正在加载图片...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硏报告 志愿者动机:利他0R利己 曲祯桢09300130112 王玥珉09300130154 胡明浩093001301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选题研究价值 在中国;°有组织性±、有行政参与的志愿者机制大环境下,志愿者是否应该无私奉献。志愿者服务除 了利他因素外,含有利己因素是否合理?进而探讨,利己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是否同等重要? 世界各地志愿者名称的总词源:";" voluntas的本意是;°意愿,独立的意愿,发自内心的意愿,无关物 质的意恳士,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志愿者只能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我们的研究预设是,尽管志愿者精神的精髓 是利他的,但是并不能否定甚至责难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复旦大学,随机抽取,100份问卷: 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 调查问题:涉及志愿者是否满意于为服务做出的牺牲(如牺牲上课学习时间,承担接待游客不文明行为 的压力,自付某些费用等),认为对志愿者的一些奖励是否合理等 在本组进行的样本数为72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志愿者动机:利己0R利他?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 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一—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恳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不应该从伦理道德角度对任何价值选取进行过度诠释和强调,应保持足够宽容的态度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们认为志愿者的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并不冲突一一在他们的定义中,“利己”不 是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我国现行志愿者机制仍是有组织性的,有行政参与色彩的活动,有着行政管理僵化等固有弊端。志愿者 机制在保障服务人员权益方面的不作为,和招募志愿者的组织性及强制性相矛盾,导致大学生对其“不完善 不健全”负面评价。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在确定参与志愿服务之前,会考虑志愿者工作强度等客观状况。 利己和利他的动机并不矛盾,不能从伦理道义上进行过度苛责。关键是在二者之间达到和谐,找到“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 志愿者动机:利他 OR 利己 曲祯桢 09300130112 王玥珉 09300130154 胡明浩 093001301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选题研究价值 在中国¡°有组织性¡±、有行政参与的志愿者机制大环境下,志愿者是否应该无私奉献。志愿者服务除 了利他因素外,含有利己因素是否合理?进而探讨,利己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是否同等重要? 世界各地志愿者名称的总词源¡ª¡ªvoluntas 的本意是¡°意愿,独立的意愿,发自内心的意愿,无关物 质的意愿¡±,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志愿者只能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我们的研究预设是,尽管志愿者精神的精髓 是利他的,但是并不能否定甚至责难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复旦大学,随机抽取,100 份问卷; 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 调查问题:涉及志愿者是否满意于为服务做出的牺牲(如牺牲上课学习时间,承担接待游客不文明行为 的压力,自付某些费用等),认为对志愿者的一些奖励是否合理等 在本组进行的样本数为 72 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志愿者动机:利己 OR 利他?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 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呢?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 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 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 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不应该从伦理道德角度对任何价值选取进行过度诠释和强调,应保持足够宽容的态度。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们认为志愿者的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并不冲突——在他们的定义中,“利己”不 是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我国现行志愿者机制仍是有组织性的,有行政参与色彩的活动,有着行政管理僵化等固有弊端。志愿者 机制在保障服务人员权益方面的不作为,和招募志愿者的组织性及强制性相矛盾,导致大学生对其“不完善、 不健全”负面评价。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在确定参与志愿服务之前,会考虑志愿者工作强度等客观状况。 利己和利他的动机并不矛盾,不能从伦理道义上进行过度苛责。关键是在二者之间达到和谐,找到“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