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所谓通识教育,所谓general education,就是common educati on,common to what? common to大学里所有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 文化背景。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基本共识。我们前面说过,北大有16个学分, 清华有13个学分,教育部规定不少于10个学分。这些学分怎么用?大概要涉及大学里所有 的学科。现在我们的通识教育出现两个倾向,要么各个专业谁都重要,谁都参与:要么谁都 不重要,谁都不管。哪个专业都重要,哪个都要参与,结果就是蜻蜓点水。这样一来,通识 教育的课程就变成了各个专业的概论课。课程很多,学生自由选择度都很大,但实际上这种 概论课式的通识教育没有多大意义。 我对美国近100年的通识教育作过一个基本考察。一般公认的是,从哥伦比亚大学1917 年至1919年开始,是美国大学现代通识教育的起步:第二步是上世纪40年代的芝加哥大学, 在哈钦斯的领导下将哥伦比亚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扩大,实施四年的通识教育。第三步 是哈佛大学在1945年进行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这个基本上总结了20世纪上半叶通 识教育大辩论的经验,以芝加哥大辩论为基础。但是60年代的学生运动把美国的通识教育 冲击得很厉害,70年代之后,家长和社会都抱怨美国的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尤其是完全没 有了通识教育。所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有了一轮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最后到了1987 年,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把这场辩论推向高潮,通识教育问题成为美国政治的头号主 题。 可以看出,美国通识教育虽然科目很多,但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西方的人文经典。 美国通识教育之所以从1917至1919年开始,是因为美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面临了传 统的经典教育体制的崩溃,和我们中国晚清的时候差不多。后来所有这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 改革的方向,实际上是以一种现代手段重新把以往的经典教育传统引入大学。美国教育传统 和英国一样,是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是以两门古典语言为中心的,所以入学首先 要考希腊文和拉丁文。当时教育传统崩溃的标志就是希腊文、拉丁文两门古典语言的教学被 取消。这就意味着教育传统的崩溃。这是因为当时美国大学都是按照德国模式建设,就是所 谓的研究型大学,强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美国的大学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其实是在传统 断裂了20年之后,重新用现代的方式将其引入大学,所以它最核心的东西是人文教育。 如今,我们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可能我们现在的问题类似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以 往联结社会成为一体的纽带被挣裂,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现代体制重新来凝聚人们,让处于一 个共同体的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处于同一个共同体。而教育最为关键,教育提供了共同基础。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是后来所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范本,它一开始就只有 两门课,一个叫做“当代文明”,一个叫做“人文经典”。“当代文明”并不是指现代的文明, 而是指西方从古到今的文明,“当代文明”这门课是2个学年4个学期,第一个学年学的是 从古到今的文明,第二个学年学的是西方现代的文明。第一个学年谈的是人文学科,谈的都 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谈的都是在社会科学出现之前的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等,第 二个学年进入了现代社会,基本上是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经济学等。 从哥伦比亚到芝加哥、哈佛再到斯坦福的通识教育,其核心都没有变,它让美国重新认 识到自己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意识到它与自己的历史文明的关系。在芝加哥大学哈钦斯的 时代,提出的口号非常清楚:通识教育的阅读课程不是不断更新的课程,而是恒久不变的问 题。这些问题是人类永恒不变的问题和涉及本族群特殊性的问题。而对于西方文明而言,对所谓通识教育,所谓 general education,就是 common educati on,common to what? common to 大学里所有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 文化背景。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基本共识。我们前面说过,北大有 16 个学分, 清华有 13 个学分,教育部规定不少于 10 个学分。这些学分怎么用?大概要涉及大学里所有 的学科。现在我们的通识教育出现两个倾向,要么各个专业谁都重要,谁都参与;要么谁都 不重要,谁都不管。哪个专业都重要,哪个都要参与,结果就是蜻蜓点水。这样一来,通识 教育的课程就变成了各个专业的概论课。课程很多,学生自由选择度都很大,但实际上这种 概论课式的通识教育没有多大意义。 我对美国近 100 年的通识教育作过一个基本考察。一般公认的是,从哥伦比亚大学 1917 年至 1919 年开始,是美国大学现代通识教育的起步;第二步是上世纪 40 年代的芝加哥大学, 在哈钦斯的领导下将哥伦比亚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扩大,实施四年的通识教育。第三步 是哈佛大学在 1945 年进行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这个基本上总结了 20 世纪上半叶通 识教育大辩论的经验,以芝加哥大辩论为基础。但是 60 年代的学生运动把美国的通识教育 冲击得很厉害,70 年代之后,家长和社会都抱怨美国的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尤其是完全没 有了通识教育。所以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又有了一轮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最后到了 1987 年,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把这场辩论推向高潮,通识教育问题成为美国政治的头号主 题。 可以看出,美国通识教育虽然科目很多,但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西方的人文经典。 美国通识教育之所以从 1917 至 1919 年开始,是因为美国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面临了传 统的经典教育体制的崩溃,和我们中国晚清的时候差不多。后来所有这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 改革的方向,实际上是以一种现代手段重新把以往的经典教育传统引入大学。美国教育传统 和英国一样,是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是以两门古典语言为中心的,所以入学首先 要考希腊文和拉丁文。当时教育传统崩溃的标志就是希腊文、拉丁文两门古典语言的教学被 取消。这就意味着教育传统的崩溃。这是因为当时美国大学都是按照德国模式建设,就是所 谓的研究型大学,强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美国的大学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其实是在传统 断裂了 20 年之后,重新用现代的方式将其引入大学,所以它最核心的东西是人文教育。 如今,我们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可能我们现在的问题类似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以 往联结社会成为一体的纽带被挣裂,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现代体制重新来凝聚人们,让处于一 个共同体的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处于同一个共同体。而教育最为关键,教育提供了共同基础。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是后来所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范本,它一开始就只有 两门课,一个叫做“当代文明”,一个叫做“人文经典”。“当代文明”并不是指现代的文明, 而是指西方从古到今的文明,“当代文明”这门课是 2 个学年 4 个学期,第一个学年学的是 从古到今的文明,第二个学年学的是西方现代的文明。第一个学年谈的是人文学科,谈的都 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谈的都是在社会科学出现之前的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等,第 二个学年进入了现代社会,基本上是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经济学等。 从哥伦比亚到芝加哥、哈佛再到斯坦福的通识教育,其核心都没有变,它让美国重新认 识到自己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意识到它与自己的历史文明的关系。在芝加哥大学哈钦斯的 时代,提出的口号非常清楚:通识教育的阅读课程不是不断更新的课程,而是恒久不变的问 题。这些问题是人类永恒不变的问题和涉及本族群特殊性的问题。而对于西方文明而言,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