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什么是词的本义 (2)怎样掌握词的本义:字形分析和文献用例相结合 2.词的引申义及引申规律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2)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 般,由实词到虚词。 (3)词义引申的主要规律:相似比喻、相容联想、相关代词、相因推演。 3.词的假借义 第四节、同义词及其辨析 1.同义词辨新方法 (1)来源方面 (2)内容方面 (3)语法特点 (4)词义的范 (5)词义轻重 (6)感情色彩 (7)综合考虑 2.分清词义的时代性和层次性。 3.“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的用法特点 第五节、同源词及其判断 1.同源词的概念 2.确定同源词的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1)读音相通 (2)含义相同、相近或相关: (3)有古代的训诂资料或字形依据证明出于同一语源 (三)课后练习 A、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射其右,斃於卓中 2、晉不可啓,寇不可翻 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5、王使使者間销威后 6、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7、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8、博學之,蕃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篇行之 55 (1)什么是词的本义 (2)怎样掌握词的本义:字形分析和文献用例相结合 2.词的引申义及引申规律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2)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 般,由实词到虚词。 (3)词义引申的主要规律:相似比喻、相容联想、相关代词、相因推演。 3.词的假借义 第四节、同义词及其辨析 1.同义词辨析方法 (1)来源方面 (2)内容方面 (3)语法特点 (4)词义的范围 (5)词义轻重 (6)感情色彩 (7)综合考虑 2.分清词义的时代性和层次性。 3. “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的用法特点。 第五节、同源词及其判断 1.同源词的概念 2.确定同源词的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1)读音相通; (2)含义相同、相近或相关; (3)有古代的训诂资料或字形依据证明出于同一语源。 (三)课后练习 A、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射其右,斃於車中 2、晉不可啓,寇不可翫 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4、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5、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6、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7、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