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林华山,等: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三)构建统一战线制度话语体系 三是从实践优势到话语优势。中国特色国家治 统一战线制度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上层建筑的理经实践检验是有效的,统一战线的国家治理模式 重要内容,具有话语价值。完善和发展统一战线制被证明具有独特优势。这种实践优势归功于统一战 度,要加深对统一战线制度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线的制度架构成功处理了“一与多”的关系,有效避 实践层面,而是要进入理论提升的层面;不能仅停留免了社会不同主体力量间的矛盾和冲突,调动了绝 在政策层面,而是要进入学理阐释的层面。构建统大多数劳动创业的积极性。统一战线制度在稳定有 战线制度话语要立足以下话语表述的更新与序、有效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 升级 了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富含的统一战线元素 是从协商立国到协商治国。统一战线制度归需要进一步从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构建统一 根结底是民主制度,且其最鲜明的内容就是协商。战线制度话语优势,需要从大众话语、政策话语和学 协商作为人民民主的真谛,不仅发生于中国特色社术话语三个层次来推进。特别是要注意对统一战线 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中,也发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制度建构新的话语表述体系,以对统一战线政策和 权的创设时。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产生就是中国共产实践形成话语引领。统一战线制度的话语构建从统 党同党外力量、社会各界深入协商的结果。协商建战线实践而来,反过来指导统一战线实践。基于 国使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进程中确立的领导地位三种话语的融合转化,统一战线制度在国内和国外 获得了法理上的合法性。协商建国成为中国现代社的话语优势将不断被激活,助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会由革命阶段转向后革命阶段、由革命转向改革建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设的核心节点和核心机制。随着我国社会阶段的演 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和社会对协商的需参考文献: 求更加广泛、多元。针对这种协商需求变化,中国特[1]蔡宇宏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性要素 色国家治理内在地包含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强 [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3):41-51 调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协商的本质内涵,[2]关梦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间 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协商治国。无论是协商立国还是 题[J]政治学研究,1985(2):8-11. 协商治国,统一战线都是重要力量、重要渠道和重要[3]陈春龙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伟大实践——论 机制。相比协商建国而言,协商治国越是深入开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J].浙江 越是需要树立统一战线制度意识、完善统一战线制 学刊,1992(3):41-45 度体系、发挥统一战线制度功能 [4]任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是从统战立国到统战治国。统一战线重要法 学版),1995(1):24-30+51 宝作用的地位确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和[5]李俊对邓小平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方略的思考[J思想 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 战线,1999(5):1-5+24 的任务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统一战线的主题任务[6]李俊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门.社会主 也随之发生转变,即从服务革命斗争胜利、取得政权 义研究,2005(4):73-75 到服务建设改革事业、完善治理的转变。统一战线[7]李俊,蔡宏宇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研究[M],北京:华 服务革命事业即为统战立国。在统战立国进程中, 文出版社,200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助力完成具有统一战线[8]黄友敬建党90周年来统一战线从策略到制度的历程 性质的联合政府的组建。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 与启示[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32-34 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嵌入国家治理之中。[9]在杰爱国统一战线是宠法确立的政治制度[中国浦 统一战线嵌入国家治理,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 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3):65-69 内在安排并发挥作用,即为统战治国。统战治国基[10]谢遐龄论作为政治制度的统一战线[上海市社会 于统一战线制度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 主义学院学报,2010:(2):2-6 [I]肖存良,相互支撑:统一战线的理性化与社会主义协 度和国家治理制度中的全方位渗透。统一战线制度 商民主制度建设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越是成熟发展和体现效能,统战治国越是具有保障, 013(1):16-21 越能深入推进;统战治国越是深入和完善,中国特色[12]张艳娥,统一战线与中国制度方案的内生性逻辑[门 国家治理越是成熟和完善。基于统一战线制度,统 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6-14 战治国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 [13]林华山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图景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三)构建统一战线制度话语体系 统一战线制度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上层建筑的 重要内容,具有话语 价 值。完 善 和 发 展 统 一 战 线 制 度,要加深对统一战 线 制 度 的 理 解。不 能 仅 停 留 在 实践层面,而是要进入理论提升的层面;不能仅停留 在政策层面,而是要 进 入 学 理 阐 释 的 层 面。构 建 统 一战 线 制 度 话 语 要 立 足 以 下 话 语 表 述 的 更 新 与 升级。 一是从协商立国到协商治国。统一战线制度归 根结底是 民 主 制 度,且其最鲜明的内容就是协商。 协商作为人民民主的真谛,不 仅 发 生 于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中,也发生 于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政 权的创设时。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产生就是中国共产 党同党外力量、社会 各 界 深 入 协 商 的 结 果。协 商 建 国使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进程中确立的领导地位 获得了法理上的合法性。协商建国成为中国现代社 会由革命阶段转向后革命阶 段、由 革 命 转 向 改 革 建 设的核心节点和核心机制。随着我国社会阶段的演 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 家 和 社 会 对 协 商 的 需 求更加广泛、多元。针对这种协商需求变化,中国特 色国家治理内在地包含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强 调共商、共建、共 治、共 享,体 现 了 协 商 的 本 质 内 涵, 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协商治国。无论是协商立国还是 协商治国,统一战线都是重要力量、重要渠道和重要 机制。相比协商建国而言,协商治国越是深入开展, 越是需要树立统一战线制度 意 识、完 善 统 一 战 线 制 度体系、发挥统一战线制度功能。 二是从统战立国到统战治国。统一战线重要法 宝作用的地位确立于新民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丰 富 和 发展于社会主义建 设、改 革 时 期。由 于 中 国 共 产 党 的任务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统 一 战 线 的 主 题 任 务 也随之发生转变,即从服务革命斗争胜利、取得政权 到服务建设改革事 业、完 善 治 理 的 转 变。统 一 战 线 服务革命事业即为 统 战 立 国。在统战立国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助力完成具有统一战线 性质的联合政府的组建。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 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 务 大 局,嵌入国家治理之中。 统一战线嵌入国家治理,作为 中 国 特 色 国 家 治 理 的 内在安排并发挥作 用,即 为 统 战 治 国。统 战 治 国 基 于统一战线制度在我国根本 政 治 制 度、基 本 政 治 制 度和国家治理制度中的全方位渗透。统一战线制度 越是成熟发展和体现效能,统战治国越是具有保障, 越能深入推进;统战治国越是深入和完善,中国特色 国家治理越是成熟 和 完 善。基 于 统 一 战 线 制 度,统 战治国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 三是从实践优势到话语优势。中国特色国家治 理经实践检验是有效的,统一战线的国家治理模式 被证明具有独特优势。这种实践优势归功于统一战 线的制度架构成功处理了“一与多”的 关 系,有 效 避 免了社会不同主体力量间的 矛 盾 和 冲 突,调 动 了 绝 大多数劳动创业的积极性。统一战线制度在稳定有 序、有效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 了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富含的统一战线元素, 需要进一步从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构建统一 战线制度话语优势,需要从大众话语、政策话语和学 术话语三个层次来推进。特别是要注意对统一战线 制度建构新的话语表述体系,以 对 统 一 战 线 政 策 和 实践形成话语引领。统一战线制度的话语构建从统 一战线实践而来,反 过 来 指 导 统 一 战 线 实 践。基 于 三种话语的融合转化,统一战线制度在国内和国外 的话语优势将不断被激活,助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蔡宇宏.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性要素 [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3):41-51. [2] 关梦觉.“一个国家、两 种 制 度”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问 题[J].政治学研究,1985(2):8-11. [3] 陈春 龙.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伟大实践———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J].浙 江 学刊,1992(3):41-45. [4] 任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5(1):24-30+51. [5] 李俊.对邓小平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方略的思考[J].思想 战线,1999(5):1-5+24. [6] 李俊.新时期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J].社会主 义研究,2005(4):73-75. [7] 李俊,蔡宏宇.新时期统一战 线 制 度 研 究[M].北 京:华 文出版社,2008. [8] 黄友敬.建党90周年来统一战线从策略到制度的历程 与启示[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32-34. [9] 任杰.爱国统一战线是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J].中国浦 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3):65-69. [10] 谢遐龄.论作为政治制度的统一战线[J].上 海 市 社 会 主义学院学报,2010:(2):2-6. [11] 肖存良.相 互 支 撑:统一战线的理性化与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制度建设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1):16-21. [12] 张艳娥.统一战线与中国制度方案的内生性逻辑[J]. 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6-14. [13] 林华山.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图景——— · 32 · 林华山,等: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