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 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 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 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1 这是周公所闻的前代嘉言,《文子·九守》记载了侑卮之器所喻示的意义 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中即正,其盈则覆。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月满 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睿智守以愚,多闻博辨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 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两段文字相较,《文子》引语没有“之”的语助词,较诸同类辞句古朴,应更接近祖本文 辞。这段古语本是因“侑卮”这种规戒器物(即后来的欹器)而发,周公引而用之,所以这段 文字为西周以前流传的嘉言熟语。孔子观于周庙(或鲁桓公之庙),看见欹器的谦德喻意时 亦引用这段熟语。《荀子·宥坐》载孔子因欹器而发论:“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 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韩诗外传 孔子观于周庙章》卷三及《韩诗外传·孔子曰〈易)先“同人”章》卷八皆有相类的记载。《 诗外传》卷八有一节资料 吾语子:“夫服人之心,高上尊贤,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幽人,勇猛强武,不以 侵人;齐给便捷,不以欺诬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然后为知 而《说苑·敬慎》有言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人 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 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 比观两节内容,《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上半段与《韩诗外传·吾语子章》同,而下半段 即周公所闻而用于说教之语。许瀚在《韩诗外传校议辨诬》说: 此语(案指吾语子章)始于周公,孔子述之,荀子述之,韩又述之。后刘子政《说 苑》亦述之。…孔子述之,见本书八(屈守元案:孔子曰易先同人章),乃论周公之 及之。孔子观欹器又述之,见《荀子·宥坐篇》。荀子述之,见《非十二子篇》,盖即《韩 传》此文所本。……今据《说苑》下半,既显为周公之言,则上半亦周公之言可知矣。案 周公此语,乃伯禽封鲁,周公诚之也。 许瀚以《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为周公诫伯禽之语,其实下半段为周公以前的谦德熟 语。孔子说《易》言谦德,有本于周公之言。帛书《缪和》记经师说《易》同样引用这段古语 子曰:“芯明知守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故能君 人。非舜,其孰能当之? “聪明知守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尊禄贵官守以卑”与《文子·九守》(见上引)的句式 致,而《缪和》经师以之言帝舜的德性,亦与《文子·九守》所言三皇五帝的时代相应。由此 可见周公之言在后世有广泛的流传,由本文所述已见一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吾闻德行宽裕, 守之以恭者, 荣。土地广大, 守之以俭者, 安。禄位尊盛, 守之以卑 者, 贵。人众兵强, 守之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 守之以愚者, 哲。博闻强记, 守之以浅 者, 智。夫此六者, 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 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 亡其 身者, 桀纣是也, 可不慎 ? βν 这是周公所闻的前代嘉言,《文子·九守》记载了侑卮之器所喻示的意义: 三皇五帝有戒之器, 命曰侑卮, 其中即正, 其盈则覆。夫物盛则衰, 日中则移, 月满 则亏, 乐终而悲。是故聪明睿智守以愚, 多闻博辨守以俭, 武力勇毅守以畏, 富贵广大 守以狭, 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 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两段文字相较,《文子》引语没有“之”的语助词, 较诸同类辞句古朴, 应更接近祖本文 辞。这段古语本是因“侑卮”这种规戒器物(即后来的欹器) 而发, 周公引而用之, 所以这段 文字为西周以前流传的嘉言熟语。孔子观于周庙(或鲁桓公之庙) , 看见欹器的谦德喻意时 亦引用这段熟语。《荀子·宥坐》载孔子因欹器而发论:“聪明圣智, 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 守 之以让; 勇力抚世, 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韩诗外传· 孔子观于周庙章》卷三及《韩诗外传·孔子曰〈易〉先“同人”章》卷八皆有相类的记载。《韩 诗外传》卷八有一节资料: 吾语子:“夫服人之心, 高上尊贤, 不以骄人; 聪明圣智, 不以幽人, 勇猛强武, 不以 侵人; 齐给便捷, 不以欺诬人。不能则学, 不知则问。虽知必让, 然后为知。” 而《说苑·敬慎》有言: 高上尊贤, 无以骄人; 聪明圣智, 无以穷人, 资给疾速, 无以先人; 刚毅勇猛, 无人 胜人。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虽智必质, 然后辩之; 虽能必让, 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 自守以愚; 功被天下, 自守以让; 勇力距世, 自守以怯; 富有天 下, 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 满而不溢者也。 比观两节内容,《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上半段与《韩诗外传·吾语子章》同, 而下半段 即周公所闻而用于说教之语。许瀚在《韩诗外传校议辨诬》说: 此语(案指吾语子章) 始于周公, 孔子述之, 荀子述之, 韩又述之。后刘子政《说 苑》亦述之。……孔子述之, 见本书八(屈守元案: 孔子曰易先同人章) , 乃论周公之谦 及之。孔子观欹器又述之, 见《荀子·宥坐篇》。荀子述之, 见《非十二子篇》, 盖即《韩 传》此文所本。……今据《说苑》下半, 既显为周公之言, 则上半亦周公之言可知矣。案: 周公此语, 乃伯禽封鲁, 周公诫之也。βο 许瀚以《说苑·敬慎·高上尊贤章》为周公诫伯禽之语, 其实下半段为周公以前的谦德熟 语。孔子说《易》言谦德, 有本于周公之言。帛书《缪和》记经师说《易》同样引用这段古语: 子曰:“芯明 知守以愚, [博]闻强识守[以浅, 尊禄]贵官守以卑。若此, 故能君 人。非舜, 其孰能当之?”βπ “聪明 知守以愚, 博闻强识守以浅, 尊禄贵官守以卑”与《文子·九守》(见上引) 的句式一 致, 而《缪和》经师以之言帝舜的德性, 亦与《文子·九守》所言三皇五帝的时代相应。由此 可见周公之言在后世有广泛的流传, 由本文所述已见一斑。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