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92· 工程科学学报,第39卷,第8期 移时,轧辊水平受力越大发生的挠曲变形也越大,其 型的复杂运动.合理的分析步设置可以保证计算结果 中,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对轧辊水平挠度的影响大于 的准确性以及减少计算时间、提高效率.本文模拟需 反向偏移:工作辊反向偏移轧制对轧辊水平挠度的影 要实现的动作依次是:轧机轧制压下、工作辊以及中间 响大于正向偏移 辊弯辊施加、带钢前后张力建立、工作辊旋转、轧制完 成、带钢前后张力撤销、模拟结束 2动态辊系-轧件耦合模型的建立 分析步设置如下:Stepl完成轧机轧制压下和工作 2.1模型参数的确定 辊以及中间辊弯辊施加:Sep2完成带钢前后张力建立 模型中轧辊为弹性材料,轧件为弹塑性材料,这样 和工作辊旋转:Slep3完成带钢前后张力撤销. 可以真实反映轧辊挠曲、压扁以及轧件受力变形和横 2.4接触设置 向流动,具体的材料参数如表2. 模型中采用定义接触对来实现轧辊间以及轧辊与 表2材料参数 带钢的摩擦传递,接触对由主面和从面构成,一共有3 Table 2 Material parameters 组接触对,即支撑辊与中间辊接触、中间辊与工作辊接 参数 数值 触和工作辊与带钢接触.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现场实 轧辊弹性模量/MPa 2.1×10 际生产经验,轧辊间摩擦系数为0.12,轧辊与带钢之 轧辊泊松比 0.3 间的摩擦系数为0.15. 轧辊密度/(kgm3) 7.85×103 ABAQUS中实现弹性体自转比较困难,而想要实 带钢弹性模量/MPa 2.06×1035 现刚体自转则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本文模型各个轧辊 带钢泊松比 0.3 两端辊颈上创建刚性片,利用捆绑约束,将其固定在相 带钢密度/(kgm3) 7.85×103 对应的轧辊两端,通过对刚性片的参考点施加约束和 带钢屈服强度/MPa 400 运动传递到轧辊上. 2.2网格的划分 2.5定义边界条件和加载 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中轧辊辊间接触 为保证动态仿真模型中各轧辊轴向的旋转自 区和轧辊与带钢接触区需进行网格细分,增大网格划 由度(x方向旋转自由度)和辊系在轧制压下方向 分密度,带钢与轧辊单元类型均选择八节点线性六面 的自由度(y方向移动自由度),模型通过控制轧辊 体非协调单元C3D8I,模型的单元划分如图6所示. 两端的刚性片的自由度来控制各轧辊的自由度,用 来简化轴承与轧辊之间的相互作用:带钢下表面y 模型整体结构 中间辊局部放大 方向自由度固定,其余三个轧辊的轴承仅有y方向 移动自由度:由上支撑辊刚性片下移一定距离实现 轧制压下,工作辊刚体旋转带动工作辊转动实现轧 制过程模拟 2.6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轧机辊系模型所计算的结果的可靠性, 结合现场实际,对某厂UCM单机架可逆轧机第一道次 进行有限元模拟.利用便携式超声测厚仪测量轧后钢 卷尾部带钢断面轮廓,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模型 设置的初始工艺参数为:带钢宽度为1300mm,来料厚 度为2.5mm,出口厚度为1.83mm,带钢轧前为平坦板 (含有凸度),工作辊弯辊100kN,中间辊弯辊100kN, 中间辊窜辊20mm,中间辊偏移量为5mm,支撑辊、中 间辊和工作辊辊形都为平辊,模拟带钢第一道次轧制 时的过程,模型的具体参数如表3. 变形区局部放大 通过模型仿真得到带钢轧后断面与现场实测轧后 断面情况如图7所示,通过对比可知,除去边降40mm 图6UCM轧机辊系-轧件耦合模型 Fig.6 Rolls-strip coupling model of UCM mill 后,模型计算平均出口厚度为1.813mm,实测平均出 口厚度为1.826mm,偏差绝对值为0.717%,在合理范 2.3分析步设置 围之内,因此,建立的辊系-轧件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 ABAQUS模型中,通过设置多个分析步来实现模 计算精度,满足实际需求工程科学学报,第 39 卷,第 8 期 移时,轧辊水平受力越大发生的挠曲变形也越大,其 中,中间辊正向偏移轧制对轧辊水平挠度的影响大于 反向偏移;工作辊反向偏移轧制对轧辊水平挠度的影 响大于正向偏移. 2 动态辊系鄄鄄轧件耦合模型的建立 2郾 1 模型参数的确定 模型中轧辊为弹性材料,轧件为弹塑性材料,这样 可以真实反映轧辊挠曲、压扁以及轧件受力变形和横 向流动,具体的材料参数如表 2. 表 2 材料参数 Table 2 Material parameters 参数 数值 轧辊弹性模量/ MPa 2郾 1 伊 10 5 轧辊泊松比 0郾 3 轧辊密度/ (kg·m - 3 ) 7郾 85 伊 10 3 带钢弹性模量/ MPa 2郾 06 伊 10 5 带钢泊松比 0郾 3 带钢密度/ (kg·m - 3 ) 7郾 85 伊 10 3 带钢屈服强度/ MPa 400 2郾 2 网格的划分 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中轧辊辊间接触 区和轧辊与带钢接触区需进行网格细分,增大网格划 分密度,带钢与轧辊单元类型均选择八节点线性六面 体非协调单元 C3D8I,模型的单元划分如图 6 所示. 图 6 UCM 轧机辊系鄄鄄轧件耦合模型 Fig. 6 Rolls鄄strip coupling model of UCM mill 2郾 3 分析步设置 ABAQUS 模型中,通过设置多个分析步来实现模 型的复杂运动. 合理的分析步设置可以保证计算结果 的准确性以及减少计算时间、提高效率. 本文模拟需 要实现的动作依次是:轧机轧制压下、工作辊以及中间 辊弯辊施加、带钢前后张力建立、工作辊旋转、轧制完 成、带钢前后张力撤销、模拟结束. 分析步设置如下:Step1 完成轧机轧制压下和工作 辊以及中间辊弯辊施加;Step2 完成带钢前后张力建立 和工作辊旋转;Step3 完成带钢前后张力撤销. 2郾 4 接触设置 模型中采用定义接触对来实现轧辊间以及轧辊与 带钢的摩擦传递,接触对由主面和从面构成,一共有 3 组接触对,即支撑辊与中间辊接触、中间辊与工作辊接 触和工作辊与带钢接触.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现场实 际生产经验,轧辊间摩擦系数为 0郾 12,轧辊与带钢之 间的摩擦系数为 0郾 15. ABAQUS 中实现弹性体自转比较困难,而想要实 现刚体自转则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本文模型各个轧辊 两端辊颈上创建刚性片,利用捆绑约束,将其固定在相 对应的轧辊两端,通过对刚性片的参考点施加约束和 运动传递到轧辊上. 2郾 5 定义边界条件和加载 为保证动态仿真模型中各轧辊轴向的旋转自 由度( x 方向旋转自由度) 和辊系在轧制压下方向 的自由度( y 方向移动自由度) ,模型通过控制轧辊 两端的刚性片的自由度来控制各轧辊的自由度,用 来简化轴承与轧辊之间的相互作用;带钢下表面 y 方向自由度固定,其余三个轧辊的轴承仅有 y 方向 移动自由度;由上支撑辊刚性片下移一定距离实现 轧制压下,工作辊刚体旋转带动工作辊转动实现轧 制过程模拟. 2郾 6 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轧机辊系模型所计算的结果的可靠性, 结合现场实际,对某厂 UCM 单机架可逆轧机第一道次 进行有限元模拟. 利用便携式超声测厚仪测量轧后钢 卷尾部带钢断面轮廓,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模型 设置的初始工艺参数为:带钢宽度为 1300 mm,来料厚 度为 2郾 5 mm,出口厚度为 1郾 83 mm,带钢轧前为平坦板 (含有凸度),工作辊弯辊 100 kN,中间辊弯辊 100 kN, 中间辊窜辊 20 mm,中间辊偏移量为 5 mm,支撑辊、中 间辊和工作辊辊形都为平辊,模拟带钢第一道次轧制 时的过程,模型的具体参数如表 3. 通过模型仿真得到带钢轧后断面与现场实测轧后 断面情况如图 7 所示,通过对比可知,除去边降 40 mm 后,模型计算平均出口厚度为 1郾 813 mm,实测平均出 口厚度为 1郾 826 mm,偏差绝对值为 0郾 717% ,在合理范 围之内,因此,建立的辊系鄄鄄轧件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 计算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119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