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例如 (45)陛下龙飞,此是瘐冰之功。(世说新语·方正) 格式中的动词位置一定被判断词“是”占据,回指代词“此”所在的就是普通名词 的位置(主语),所以它不再可能在动词的类推下向判断词演化。后来出现的指示 代词“这”或者“那”用于回指时,与“此”的句法位置相同。所以,尽管它们同 为指示代词,但是没有与“是”相同的发展。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是”语 法化的机制来自普通动词的类推。 三、“是”向焦点标记的发展与疑问、否定式中代词语序的转变 两汉魏晋时期,与“是”的发展相平行的是另外一个重要变化,即疑问代词 和否定、强调句中的代词的语序变化,先秦汉语中它们作宾语时必须出现于谓语动 词之前,这种语序两汉时期开始松动,南北朝以后就完全变成现代汉语这个样子。 这些句式中的代词与普通名词一样,作宾语时也是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这里简述 下我们的基本思想。先秦汉语代词的语序变换实质上是一种表示焦点的语法手 段。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规律是,判断词会自然地向焦点标记演化。汉语的判断词 “是”也不例外,它在演变成判断词的同时,很快也发展出了焦点标记的用法。疑 问代词固有一个“焦点”的语义特征,因此在中古时期曾一度出现焦点标记“是” 与疑问代词髙频率共现的现象。那时出现的新疑问代词“什么”就是“何(物)” 通过融合了一个焦点标记“是”的语素而来的。现在闽南话中“谁”前必须加上 个焦点标记“是”才能使用。加上焦点标记“是”的疑问代词不再需要变换语序, 通过类推使得否定、强调句式中的代词的语序变换也随之消失。总之,代词语序的 变换是新焦点标记手段对旧手段替代的结果。下一章将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6先秦其它指示代词的不同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指示代词“是”所出现的句法环境把它放在与普通动词一样的抽象 结构中,在普通动词的类推下变成一个判断词。这一思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时期 的其它指示代词没有语法化成判断词。先秦汉语起码还有3个可用于回指的指示代 词,即“之”、“斯”和“此”,它们都没有类似于“是”的发展。下面简述其理 由 之 “之”是先秦汉语非常常见的一个指代词,跟“是”一样,它也可以回指一个 复杂的话题。但是回指的“之”只能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其抽象格式为:T,NP+ V+之。例如 (4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 长)24 例如: (45)陛下龙飞,此是瘐冰之功。(世说新语·方正) 格式中的动词位置一定被判断词“是”占据,回指代词“此”所在的就是普通名词 的位置(主语),所以它不再可能在动词的类推下向判断词演化。后来出现的指示 代词“这”或者“那”用于回指时,与“此”的句法位置相同。所以,尽管它们同 为指示代词,但是没有与“是”相同的发展。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是”语 法化的机制来自普通动词的类推。 三、“是”向焦点标记的发展与疑问、否定式中代词语序的转变 两汉魏晋时期,与“是”的发展相平行的是另外一个重要变化,即疑问代词 和否定、强调句中的代词的语序变化,先秦汉语中它们作宾语时必须出现于谓语动 词之前,这种语序两汉时期开始松动,南北朝以后就完全变成现代汉语这个样子。 这些句式中的代词与普通名词一样,作宾语时也是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这里简述 一下我们的基本思想。先秦汉语代词的语序变换实质上是一种表示焦点的语法手 段。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规律是,判断词会自然地向焦点标记演化。汉语的判断词 “是”也不例外,它在演变成判断词的同时,很快也发展出了焦点标记的用法。疑 问代词固有一个“焦点”的语义特征,因此在中古时期曾一度出现焦点标记“是” 与疑问代词高频率共现的现象。那时出现的新疑问代词“什么”就是“何(物)” 通过融合了一个焦点标记“是”的语素而来的。现在闽南话中“谁”前必须加上一 个焦点标记“是”才能使用。加上焦点标记“是”的疑问代词不再需要变换语序, 通过类推使得否定、强调句式中的代词的语序变换也随之消失。总之,代词语序的 变换是新焦点标记手段对旧手段替代的结果。下一章将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6 先秦其它指示代词的不同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指示代词“是”所出现的句法环境把它放在与普通动词一样的抽象 结构中,在普通动词的类推下变成一个判断词。这一思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时期 的其它指示代词没有语法化成判断词。先秦汉语起码还有 3 个可用于回指的指示代 词,即“之”、“斯”和“此”,它们都没有类似于“是”的发展。下面简述其理 由。 一、之 “之”是先秦汉语非常常见的一个指代词,跟“是”一样,它也可以回指一个 复杂的话题。但是回指的“之”只能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其抽象格式为:T,NP+ V+之。例如: (4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 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