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作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点固然可以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的发生,但这种“人 口红利”终究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转变阶段的到来而必然消失。归根结底,劳 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可持续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源泉。 提高资本劳动比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之一。物质资本的投入快于劳动力 的投入,从而企业和产业的资本构成提高,通常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实中, 这就表现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购买更多的机器来替代劳动。但是,提高 资本劳动比率是有限度的,可能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的困扰。这里所看到的资本 报酬递减现象,是指在劳动者素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设备,由于人与机器的协调程 度降低等因素,生产过程的效率反而下降的情形。虽然新机器和设备也蕴含着新技 术,但是,这里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而不是技术进步 近年来,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世界银行经 济学家的估算,①全要素生产率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从1978-1994年间的 46.9%,大幅度降低到2005-2009年间的31.8%,并预计进一步降低为2010 2015年间的28.0%。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地依靠投资增长所导致的资本 劳动比的升高。在上述三个时期,资本劳动比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从 45.3%提高到64.7%,并预计提高到65.9%。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作为供给方 面的经济增长源泉,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全要素生产率系指,在各 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这一劳动生产率提高源泉 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可持续的,实为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 擎。作为残差的全要素生产率,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个部分构成。 事实上,改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秘籍,就是要懂得如何保持这两种效率的持续改 善,并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来说,迄今中国经济增长中表现出的全要 素生产率,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所创造的资源重新配置效 率。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及上述转折的特点看,未来经济增长不仅要求开发新的全要 素生产率源泉,也需要并且有可能继续挖掘全要素生产率的传统潜力 二、国内版“雁阵”模型 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者高度化而获得的。例如,劳 动力和其他要素从生产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就是部门间资源重新配 置的典型形式。除此之外,部门内部也可以形成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主要表现为生 o Louis Kuijs, "China through 2020-A Macroeconomic Scenario, "World Bank China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9, 2009 字会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作用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点固然可以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的发生,但这种 “人 口红利”终究是有 限的 ,随着人 口增长转变 阶段 的到来 而必 然消失 。归根 结底 ,劳 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可持续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源泉。 提高资本劳动比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之一。物质资本的投入快于劳动力 的投人 ,从而企业和产业的资本构成提高,通常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实中, 这就表现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购买更多的机器来替代劳动。但是 ,提高 资本劳动比率是有限度的,可能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的困扰。这里所看到的资本 报酬递减现象,是指在劳动者素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设备 ,由于人与机器的协调程 度降低等因素,生产过程的效率反而下降的情形 。虽然新机器和设备也蕴含着新技 术 ,但是,这里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而不是技术进步。 近年来 ,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世界银行经 济学家的估算,① 全要素生产率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 ,从 1978~1994年间的 46.9 ,大幅度降低 到 2005-2009年间的 31.8 ,并预计进一步降低 为 201O一 2015年间的 28.oH。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地依靠投资增长所导致的资本 劳动 比的升高 。在上述三个 时期 ,资本劳动 比提 高对 劳动生产率 的贡献率 ,从 45.39/6提高到 64.79/6,并预计提高到 65.9 。。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作为供给方 面的经济增长源泉,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全要素生产率系指 ,在各 种要素投人水平既定的条件下 ,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这一劳动生产率提高源泉, 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 ,是长期可持续的,实为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 擎 。作为残差的全要素生产率 ,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个部分构成。 事实上,改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秘籍 ,就是要懂得如何保持这两种效率的持续改 善 ,并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总体来说 ,迄今中国经济增长 中表现出的全要 素生产率,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所创造的资源重新配置效 率 。从 中国的特殊国情及上述转折的特点看 ,未来经济增长不仅要求开发新的全要 素生产率源泉,也需要并且有可能继续挖掘全要素生产率的传统潜力。 二 、国内版 “雁阵’’模型 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者高度化而获得的。例如,劳 动力和其他要素从生产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 ,就是部门间资源重新配 置的典型形式。除此之外 ,部门内部也可以形成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主要表现为生 ① LouisKuijs,“Chinathrough202O—A MacroeconomicScenario,”WorldBankChina ResearchW orkingPaper,no.9,2009. · 5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