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6年,大概活了一百岁)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守藏史,掌管东周王朝图书典籍。他见闻广博,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过周礼。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即今 流传的《老子》(汉以后被称为《道德经》)一书。其哲学思想含有丰富、生动 的辩证法内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阐述了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老子认 为,道的最本质特征是无为,它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应教育 人们做到无为,也即做到无事、无欲。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 念。生长万 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他认为, 如能做到这些,自然说明一个人具有高深的德行;以己及人,则天下将自正,人 们彼此相安无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他所希望培养的,就是具有这种无为品 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他还批评当时儒家的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他从无为的教 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不争、知足、贵柔、取虚等教育内容。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6年,大概活了一百岁)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守藏史,掌管东周王朝图书典籍。他见闻广博,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过周礼。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即今 流传的《老子》(汉以后被称为《道德经》)一书。其哲学思想含有丰富、生动 的辩证法内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阐述了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老子认 为,道的最本质特征是无为,它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应教育 人们做到无为,也即做到无事、无欲。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 之,顺乎自然,不勉强地进行人事干预。所谓无欲,就是除去私心妄念。生长万 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他认为, 如能做到这些,自然说明一个人具有高深的德行;以己及人,则天下将自正,人 们彼此相安无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他所希望培养的,就是具有这种无为品 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他还批评当时儒家的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他从无为的教 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不争、知足、贵柔、取虚等教育内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