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也就是说,儒道两家的刚柔比较,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上,儒 家的积极进取和道家的逍遥避世,形成了刚柔的鲜明对比。但是道家的柔若表现在人对现实功利的态 度上,比如淡泊名利,则又是好的,而“嚎豪放怔是综合了儒道两方面的优长,形成了超越任何一家思想 的境界。缪钺曾用这种境界称赞辛弃疾:“国自魏晋以降,老庄思想大兴,其后与儒家思想混合,于是 以积极入世之精神,而参以超旷出世之襟怀,为人生最髙之境界。ˉ这也是儫放¨范畴的最高境界,而 与之对待的婉约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则根本未具备这种儒、道互补、刚柔并济的思想人生的最高境 界。而从豪放词的内部来说,比如苏、辛,也还存在不小的差别,实际上苏词的风格主要是旷达 詹安泰在《词风格流派略谈》文中即把苏轼列入“高旷清雄”·派的风格里,而和辛词的“豪迈奔 放相区别,认为这是苏词的主要风格③。这种旷达在思想上的体现是道家占据了主要地位,虽然儒家 的用世之心仍很强烈,但在直面现实矛盾之时,苏、辛并不相同:“苏轼与辛弃疾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 深刻的冲突面前又力图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态度去超越冲突,从而表现了一种 气度非凡的自由感。但是,超越冲突的态度只是对自己慷慨难平的心情的暂时安慰,而并不能真正解决 冲突。”而辛弃疾则是最大限度的介入现实而解决矛盾,其精神姿态始终是以儒家为主导地位的。这 种差别导致了苏词主要风格是“旷达而非豪放,因此,豪放词是在辛弃疾那里得到真正发展并达到顶 峰的,“以气为词的集大成者是辛弃疾,“具有某种集大成性质的稼轩体,不但在思想特质上堪为 南宋时期民族正气与时代精神的代表,而且在艺术上也全面继承了词体文学的优秀传统,完成了南北词 风、刚柔之美的融合。因为如此,所以苏轼在维吴道子画》和缬题王逸少帖》中对唐代豪放艺 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吴道子和颠张狂素进行了否定,可以说是绝非偶然的。 儫豪放'壮美特色来源于《易传》刚统柔的本质关系 作为一个事物中两方面对待统一的因素,比如刚柔关系,两者不可能是平等的,必定有一方占据一 定的优势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即使在刚柔并济的境界中也仍然存在。比如“豪放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我们所熟知的是它的鲜明的“牡美”特色,说明它是以刚为主的一种刚柔并济。这种美学境界,直接来 源于惕易传》学、美学中阴阳刚柔的本质关系,即阴从阳而刚统柔。 易舶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变易思想,以茕”卦为首而呈纯阳之象,即揭示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绵 绵不绝的动力来源,故系辞传》云: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动者尚其变。阴阳是易学最根本的一对 范畴,而刚柔则是其重要范畴,是前者的变相之一,易的变易动力,正来源于刚柔的互相配合和转化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系辞传》)刚柔两方面虽然都不可或缺,但它们两 者在互相配合和转换的过程中,其实际地位是不同的。“对于刚、柔,倜易》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方面,明显地表现出崇刚抑柔的思想。一卦之内,阴爻居于阳爻之上,这叫做乘’,是不吉利的。反 过来,阳爻居于阴爻之上,这叫做承’,是吉利的。显然,刚柔关系是刚统柔,柔从刚。而最早最系统 奠定倜易渼学思想的,恰恰就是《易传渼学。易传渼学为何尚琍刚”或者说尚以刚”为主)呢? ①鲁迅杂文全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4年,第871页 ②缪钺皘词散论·论辛稼轩词》,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4页 ③詹安泰《词风格流派略谈》,载刘扬忠选编巛名家解读宋词》,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年第81-85页 ④田耕滋硎分豪放与婉约的诗学意义》,载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⑤胡遂唐宋词创作旨趣的发展演变》载纹学遗产》199年第3期。 ⑧刘扬忠婻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载仲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6 ⑦舒大刚、曾枣庄主编仨苏全书第第6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437页 ⑧舒大刚、曾枣庄主编∈苏全书第8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281页。 ⑨陈望衡钟国古典美学史是上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2页 c1994-2010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nww.cnki,net的一事不做 ,徒作大言的空谈家。”①也就是说 ,儒、道两家的刚柔比较 ,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上 ,儒 家的积极进取和道家的逍遥避世 ,形成了刚柔的鲜明对比。但是道家的柔若表现在人对现实功利的态 度上 ,比如淡泊名利 ,则又是好的 ,而“豪放 ”正是综合了儒、道两方面的优长 ,形成了超越任何一家思想 的境界。缪钺曾用这种境界称赞辛弃疾 :“吾国自魏晋以降 ,老庄思想大兴 ,其后与儒家思想混合 ,于是 以积极入世之精神 ,而参以超旷出世之襟怀 ,为人生最高之境界。”②这也是“豪放 ”范畴的最高境界 ,而 与之对待的“婉约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则根本未具备这种儒、道互补、刚柔并济的思想人生的最高境 界。而从豪放词的内部来说 ,比如苏、辛 ,也还存在不小的差别 ,实际上苏词的风格主要是“旷达 ”——— 詹安泰在《宋词风格流派略谈 》一文中即把苏轼列入“高旷清雄 ”一派的风格里 ,而和辛词的“豪迈奔 放 ”相区别 ,认为这是苏词的主要风格 ③。这种旷达在思想上的体现是道家占据了主要地位 ,虽然儒家 的用世之心仍很强烈 ,但在直面现实矛盾之时 ,苏、辛并不相同 :“苏轼与辛弃疾的不同之处在于 ,他在 深刻的冲突面前又力图用‘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的旷达态度去超越冲突 ,从而表现了一种 气度非凡的自由感。但是 ,超越冲突的态度只是对自己慷慨难平的心情的暂时安慰 ,而并不能真正解决 冲突。”④而辛弃疾则是最大限度的介入现实而解决矛盾 ,其精神姿态始终是以儒家为主导地位的。这 种差别导致了苏词主要风格是“旷达 ”而非豪放 ,因此 ,豪放词是在辛弃疾那里得到真正发展并达到顶 峰的 ,“‘以气为词 ’的集大成者是辛弃疾 ”⑤,“具有某种集大成性质的稼轩体 ,不但在思想特质上堪为 南宋时期民族正气与时代精神的代表 ,而且在艺术上也全面继承了词体文学的优秀传统 ,完成了南北词 风、刚柔之美的融合。”⑥正因为如此 ,所以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 》⑦和《题王逸少帖 》⑧中对唐代豪放艺 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吴道子和颠张狂素进行了否定 ,可以说是绝非偶然的。 二、“豪放 ”的壮美特色来源于《易传 》以刚统柔的本质关系 作为一个事物中两方面对待统一的因素 ,比如刚柔关系 ,两者不可能是平等的 ,必定有一方占据一 定的优势主导地位 ,这种情况即使在刚柔并济的境界中也仍然存在。比如“豪放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 我们所熟知的是它的鲜明的“壮美 ”特色 ,说明它是以刚为主的一种刚柔并济。这种美学境界 ,直接来 源于《易传 》哲学、美学中阴阳刚柔的本质关系 ,即阴从阳而刚统柔。 《易 》的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变易思想 ,以“乾 ”卦为首而呈纯阳之象 ,即揭示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绵 绵不绝的动力来源 ,故《系辞传 》云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动者尚其变。”阴阳是易学最根本的一对 范畴 ,而刚柔则是其重要范畴 ,是前者的变相之一 ,“易 ”的变易动力 ,正来源于刚柔的互相配合和转化 , “刚柔相推 ,变在其中矣。……刚柔者 ,立本者也。”(《系辞传 》)刚柔两方面虽然都不可或缺 ,但它们两 者在互相配合和转换的过程中 ,其实际地位是不同的。“对于刚、柔 ,《周易 》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 ,明显地表现出崇刚抑柔的思想。一卦之内 ,阴爻居于阳爻之上 ,这叫做‘乘 ’,是不吉利的。反 过来 ,阳爻居于阴爻之上 ,这叫做‘承 ’,是吉利的。显然 ,刚柔关系是刚统柔 ,柔从刚。”⑨而最早最系统 奠定《周易 》美学思想的 ,恰恰就是《易传 》美学。《易传 》美学为何尚“刚 ”(或者说尚以“刚 ”为主 )呢 ? 4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鲁迅杂文全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4年 ,第 871页。 缪钺《诗词散论 ·论辛稼轩词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年 ,第 64页。 詹安泰《宋词风格流派略谈 》,载刘扬忠选编《名家解读宋词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99年 ,第 81 - 85页。 田耕滋《词分豪放与婉约的诗学意义 》,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年第 2期。 胡遂《论唐宋词创作旨趣的发展演变 》,载《文学遗产 》1999年第 3期。 刘扬忠《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 》,载《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7年第 6期。 舒大刚、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 》第 6册 ,北京 :语文出版社 , 2001年 ,第 437页。 舒大刚、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 》第 8册 ,北京 :语文出版社 , 2001年 ,第 281页。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 》上卷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第 262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