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 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 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②⑥⑤③④①B.③⑥①④⑤②C.②③④①⑥⑤D.③⑥⑤②①④ 15、下面的材料是用来准备《谈谈豆腐》这篇说明文的,为了做到条理清楚,请 将这些材料分三类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6分) ①.豆腐中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②.吃豆腐可以清热、利尿、益 气宽中、消胀散气。③.拌豆腐清凉可口,鲜嫩色美。④.用豆腐一斤,麦芽糖 二两,生萝卜汁一杯,混合煮开,一日两次可治哮喘病。⑤.豆腐可以煎,可以 炒,可以涮。⑥.豆腐对便秘、下血、白浊、乳少有明显的疗效。⑦.鱼头豆腐、 砂锅豆腐、麻辣豆腐都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菜。⑧.根据科学分析,二两鲜 豆腐中含有蛋白质7.4克,脂肪3.5克,钙27毫克,磷57毫克,铁2.1毫克 (1)、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2)、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3)、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16、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 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我正在耕耘 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 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 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 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 的苏轼的 须髯? 五.写作(60分) 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 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 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 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 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项(“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 2.C项(A表达绝对化一“私印也有框格”。B曲解文意,“汉”指汉代,不 是“汉字”。 D偷换概念原文是“为美化印文”不是“印章外观”。) 3.D项(“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无中生有。)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 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②⑥⑤③④① B.③⑥①④⑤② 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 15、下面的材料是用来准备《谈谈豆腐》这篇说明文的,为了做到条理清楚,请 将这些材料分三类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 8 个字)(6 分) ①.豆腐中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②.吃豆腐可以清热、利尿、益 气宽中、消胀散气。③.拌豆腐清凉可口,鲜嫩色美。④.用豆腐一斤,麦芽糖 二两,生萝卜汁一杯,混合煮开,一日两次可治哮喘病。⑤.豆腐可以煎,可以 炒,可以涮。⑥.豆腐对便秘、下血、白浊、乳少有明显的疗效。⑦.鱼头豆腐、 砂锅豆腐、麻辣豆腐都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菜。⑧.根据科学分析,二两鲜 豆腐中含有蛋白质 7. 4 克,脂肪 3.5 克,钙 227 毫克,磷 57 毫克,铁 2.1 毫克。 (1)、概括_____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2)、概括_____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3)、概括_____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______ 16、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 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我正在耕耘 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 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 __________________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的 须髯? 五.写作(60 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 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 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 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 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B 项 (“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 2 .C 项 (A 表达绝对化—“私印也有框格”。B 曲解文意,“汉”指汉代,不 是“汉字”。 D 偷换概念 原文是“为美化印文”不是“印章外观”。) 3 .D 项 (“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无中生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