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二十砷、锑、铋、锡、铅 Exp.20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Tin、Lead 、实验目的 1.试验并了解砷、锑、铋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三价锑、铋盐的水解性 2.试验并了解三价锑、铋盐的还原性,五价砷、锑、铋盐的氧化性 3.试验砷、锑、铋硫化物的难溶性,了解砷、锑、铋盐的硫代酸盐的生成 4.试验锡(I)还原性和锡V的氧化性 5.试验铅难溶盐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物品 离心分离加热水浴 烧杯试管试管架滴管 AsO3 NaBiL3锡PbO2Pb3O4(固体) 碘水氯水浓HCl浓HNO3 饱和Na2S2O3NaAc 6 mol dm-3 HCI HNO3 2 mol-dm- HCl HNO NaOH H2SO4 I mol-dm-(NH4)2S 0.5 mol-dm-3 Na2S 0. 1 mol-dm-3 Bi(NO3 )3 AgNO3 Pb(NO3 )2 SbCl3 SnCl2 SnCl4 HgCl2 MnSO4 Na3 AsO4 KI K CrO4 5%硫代乙酰胺、pH试纸 、实验内容 1.三价砷、锑、铋盐的还原性和五价砷、锑、铋盐的氧化性 l)取少量自制的亚砷酸溶液调pH至中性左右,滴加碘水,观察现象,然后将溶液 用浓盐酸酸化,又有何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②)用自制的亚锑酸钠溶液代替亚砷酸钠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的 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均。(3)在试管中,加入1cm3硝酸铋团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水,水浴加热, 现象。倾去溶液,洗涤沉淀,再加浓HCI作用于沉淀物,有什么现象产生?试鉴别 气体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4)铋酸盐的氧化性在一支试管中,滴加两滴、0.1 mol- dm3的MnSO4溶液和 2cm3、2 mol- dm3的HNO3溶液,然后加入少量固体 Nabil3,用玻璃棒搅拌并微热之, 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2.AsO43-、AsO3-和Bi3的鉴定 (1)在中性的 NasAs4和 Na:Aso3试液中,加入AgNO3溶液,AsO43-存在时,生成 棕红色的 Ag3Aso4沉淀;AsO3存在时,生成Ag3AsO3黄色沉淀,沉淀均能溶于饱和 Na2S2O3溶液(Cl离子的存在,对此鉴定有干扰)61 实验二十 砷、锑、铋、锡、铅 Exp.20 Arsenic、Antimony、Bismuth、Tin、Lead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了解砷、锑、铋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三价锑、铋盐的水解性 2.试验并了解三价锑、铋盐的还原性,五价砷、锑、铋盐的氧化性 3.试验砷、锑、铋硫化物的难溶性,了解砷、锑、铋盐的硫代酸盐的生成 4.试验锡(II)还原性和锡(IV)的氧化性 5.试验铅难溶盐的生成和性质 二、实验物品 离心分离 加热 水浴 烧杯 试管 试管架 滴管 As2O3 NaBiO3 锡 PbO2 Pb3O4(固体) 碘水 氯水 浓 HCl 浓 HNO3 饱和 Na2S2O3 NaAc 6 mol·dm−3 HCl HNO3 2 mol·dm−3 HCl HNO3 NaOH H2SO4 1 mol·dm−3 (NH4)2S2 0.5 mol·dm−3 Na2S 0.1 mol·dm−3 Bi(NO3)3 AgNO3 Pb(NO3)2 SbCl3 SnCl2 SnCl4 HgCl2 MnSO4 Na3AsO4 KI K2CrO4 5%硫代乙酰胺、pH 试纸 三、实验内容 1.三价砷、锑、铋盐的还原性和五价砷、锑、铋盐的氧化性 (1) 取少量自制的亚砷酸溶液调 pH 至中性左右,滴加碘水,观察现象,然后将溶液 用浓盐酸酸化,又有何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2) 用自制的亚锑酸钠溶液代替亚砷酸钠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的 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3) 在试管中,加入 1cm3 硝酸铋(III)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水,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倾去溶液,洗涤沉淀,再加浓 HCl 作用于沉淀物,有什么现象产生?试鉴别 气体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解释之。 (4) 铋酸盐的氧化性 在一支试管中,滴加两滴、0.1 mol·dm−3 的 MnSO4 溶液和 2cm3、2 mol·dm−3 的 HNO3 溶液,然后加入少量固体 NaBiO3,用玻璃棒搅拌并微热之, 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2.AsO4 3−、AsO3 3− 和 Bi3+的鉴定 (1) 在中性的 Na3AsO4 和 Na3AsO3 试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AsO4 3−存在时,生成 棕红色的 Ag3AsO4 沉淀;AsO3 3−存在时,生成 Ag3AsO3 黄色沉淀,沉淀均能溶于饱和 Na2S2O3 溶液(Cl− 离子的存在,对此鉴定有干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