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58 心理科学进展 第20卷 重要领域,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推进了人们对自 (2008)检测了脑区激活是否调节事件的时间距离, 我的认识。Klein,Rozendal和Cosmides(2002)总 实验中让被试想象可能发生于近或远未来的积极 结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自我可能包含6个 和消极事件。结果表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区 在功能上彼此分割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个人情 在预测远的未来情感事件时激活强于近的未来事 景记忆、个人人格特质表征、自我事实的知识、 件,而尾状核(caudate nucleus)主要参与预测近的 时间连续性的经验、个人主导和主体感以及自我 未来情感(尤其是积极)事件。时间认知的分段性在 反思的能力:Zhu(2004)基于正常人的脑成像研究 D'Argembeau等人(2010a,2010b)的研究中得到了 认为,自我是由3个侧面构成的复合体:自我面 证实。可见,在时间背景中深度解析自我不但有 孔识别中知觉的自我,自传体记忆和情节记忆中 利于澄清自我信息的表征与评价等各微观成分的 保持记忆的自我,以及自我参照、自我反思中思 神经基础,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时间认知的神经 考的自我(杨娟,张庆林,2010)。关于自我的神经 机制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基础,认知神经心理科学家由皮质中线结构追踪 在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包含他人的情境性和 到内侧前额叶皮质,再到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次成 差序性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个体的生 分,似乎越来越接近“自我”的本质。然而,且不论 存依赖于他人的存在,对自我的探索也离不开他 自我参照加工在多大程度上代表自我,该任务涉 人,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他人在自我结构 及了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的协同活动, 中的角色。自我扩展参照模型(self-expansion 单纯遵循上述思路,就有可能陷入把人解析为细 reference model)从亲密度出发,认为人类的核心 胞的纯生理学探讨。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 动机之一是自我扩展。自我扩展的形式主要是与 在动态的时间背景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并致 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使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 力于从文化、大脑和自我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研究。 我的一部分,以获得他人的资源、视角以及身份 在时间背景中探讨自我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 认同,提升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这种通过与他 向,包括在微观和宏观时间进程上的自我解析。 人建立亲密关系将他人包括进自我的形式被称为 以往研究发现,自我信息的自动化表征和控制性 “自我包含他人模型”(including others in the self,. 评价似乎是分离的,分别主要由腹内侧前额叶皮 IOS),是自我扩展模型的一部分(Aron et al.,2004; 质和背内侧前额叶皮质参与。但是,在微观时间 周丽,2007)。关系自我理论(theory of relational self) 进程上区分自我信息表征和评价的脑机制非常困 从人际背景出发,认为自我是部分地被他人所定 难,这也为自我脑机制的探讨带来很大混淆(关丽 义的。和不同的重要他人一起,个体将体验到不 丽等,2011),因此,未来在微观时间进程上研究 同的自我,所有这些关于自我和行为的思维方式 自我还须把自我放在动态的时间背景中、将内侧 组成了各类自我,他们的差异在于被不同的人际 前额叶皮质和自我的关系放在全脑的背景中进行 背景所激活。自我解释理论(self-construal theory) 研究。在宏观时间进程上,过去自我的脑机制探 从文化出发,认为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独 索集中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左侧和右侧前额叶 特性,人们把自我看作稳定的、自主的、与他人 在自传体记忆的时间属性、情绪性和自我属性的 和环境不同的实体,具有典型的独立性自我解释 神经机制上有不同的功能表现(梁丽娟,张力,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强 2009)。在宏观时间进程上探索自我的脑机制还依 调社会连接性,人们把自我看作动态的、不断受 赖于时间认知分段性的研究。时间认知的分段综 社会背景和关系所定义的实体,具有典型的相依 合模型及研究认为,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以心理变 性自我解释(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Markus 化为依据,人们对知觉到的心理时间可划分为 &Kitayama,199I)。总之,他人在多大程度上包含 “较近的未来”或“较近的过去”、“近的未来”或“近 或分离出自我概念受文化或具体人际背景(即亲 的过去”和“远的未来”或“远的过去”,且不同时段 疏远近)所调节,并遵循一定的“差序格局”。 的认知加工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不同(黄希庭, Kitayama和Park(2010)认为,过去的20年里研究 2006)。这一论断在大脑的神经层面得到了验证, 者们曾低估了心理过程被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的程 D'Argembeau,Xue,Lu,van der Linden Bechara 度。该类研究致力于从文化和认知神经科学出发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858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0 卷 重要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推进了人们对自 我的认识。Klein, Rozendal 和 Cosmides (2002)总 结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自我可能包含 6 个 在功能上彼此分割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个人情 景记忆、个人人格特质表征、自我事实的知识、 时间连续性的经验、个人主导和主体感以及自我 反思的能力; Zhu (2004)基于正常人的脑成像研究 认为, 自我是由 3 个侧面构成的复合体:自我面 孔识别中知觉的自我, 自传体记忆和情节记忆中 保持记忆的自我, 以及自我参照、自我反思中思 考的自我(杨娟, 张庆林, 2010)。关于自我的神经 基础, 认知神经心理科学家由皮质中线结构追踪 到内侧前额叶皮质, 再到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次成 分, 似乎越来越接近“自我”的本质。然而, 且不论 自我参照加工在多大程度上代表自我, 该任务涉 及了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的协同活动, 单纯遵循上述思路, 就有可能陷入把人解析为细 胞的纯生理学探讨。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 在动态的时间背景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 并致 力于从文化、大脑和自我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研究。 在时间背景中探讨自我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 向, 包括在微观和宏观时间进程上的自我解析。 以往研究发现, 自我信息的自动化表征和控制性 评价似乎是分离的, 分别主要由腹内侧前额叶皮 质和背内侧前额叶皮质参与。但是, 在微观时间 进程上区分自我信息表征和评价的脑机制非常困 难, 这也为自我脑机制的探讨带来很大混淆(关丽 丽等, 2011), 因此, 未来在微观时间进程上研究 自我还须把自我放在动态的时间背景中、将内侧 前额叶皮质和自我的关系放在全脑的背景中进行 研究。在宏观时间进程上, 过去自我的脑机制探 索集中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左侧和右侧前额叶 在自传体记忆的时间属性、情绪性和自我属性的 神经机制上有不同的功能表现(梁丽娟, 张力, 2009)。在宏观时间进程上探索自我的脑机制还依 赖于时间认知分段性的研究。时间认知的分段综 合模型及研究认为,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以心理变 化为依据, 人们对知觉到的心理时间可划分为 “较近的未来”或“较近的过去”、“近的未来”或“近 的过去”和“远的未来”或“远的过去”, 且不同时段 的认知加工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不同 ( 黄希庭 , 2006)。这一论断在大脑的神经层面得到了验证, D’Argembeau, Xue, Lu, van der Linden 和 Bechara (2008)检测了脑区激活是否调节事件的时间距离, 实验中让被试想象可能发生于近或远未来的积极 和消极事件。结果表明, 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区 在预测远的未来情感事件时激活强于近的未来事 件, 而尾状核(caudate nucleus)主要参与预测近的 未来情感(尤其是积极)事件。时间认知的分段性在 D’Argembeau 等人(2010a; 2010b)的研究中得到了 证实。可见, 在时间背景中深度解析自我不但有 利于澄清自我信息的表征与评价等各微观成分的 神经基础, 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时间认知的神经 机制研究,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在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包含他人的情境性和 差序性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个体的生 存依赖于他人的存在, 对自我的探索也离不开他 人, 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他人在自我结构 中的角色。自我扩展参照模型 (self-expansion reference model)从亲密度出发, 认为人类的核心 动机之一是自我扩展。自我扩展的形式主要是与 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使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 我的一部分, 以获得他人的资源、视角以及身份 认同, 提升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这种通过与他 人建立亲密关系将他人包括进自我的形式被称为 “自我包含他人模型” (including others in the self, IOS), 是自我扩展模型的一部分(Aron et al., 2004; 周丽, 2007)。关系自我理论(theory of relational self) 从人际背景出发, 认为自我是部分地被他人所定 义的。和不同的重要他人一起, 个体将体验到不 同的自我, 所有这些关于自我和行为的思维方式 组成了各类自我, 他们的差异在于被不同的人际 背景所激活。自我解释理论(self-construal theory) 从文化出发, 认为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独 特性, 人们把自我看作稳定的、自主的、与他人 和环境不同的实体, 具有典型的独立性自我解释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强 调社会连接性, 人们把自我看作动态的、不断受 社会背景和关系所定义的实体, 具有典型的相依 性自我解释(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Markus & Kitayama, 1991)。总之, 他人在多大程度上包含 或分离出自我概念受文化或具体人际背景(即亲 疏远近)所调节, 并遵循一定的“差序格局”。 Kitayama 和 Park (2010)认为, 过去的 20 年里研究 者们曾低估了心理过程被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的程 度。该类研究致力于从文化和认知神经科学出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