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及的仅仅是就其实有的( reellen)内容而言的生活着的自我的体验的领域,在这个范围内 它涉及自然的客体。但是现象学若要在认识论方面真正有作为,若要成为认识的(先天)本 质学说,就必须切断这种经验的联系。先验现象学就是这样产生岀来的。实际上《逻辑硏究》 已经为这种先验现象学的诞生作了大体上的准备。”13 心理结构及其结构关联性 描述心理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描述心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关联( Der psychische Strukturzusammenhang)。狄尔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种基本的结构和三种基本的结构关 联。狄尔泰的这一学说有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吸取的东西,也有他自己的观点,后者主要表 现在有关心理结构关联的学说中 狄尔泰认为,每一时刻的心理活动都包含行为(Akt)和内容( Inhalt)两个方面:看就 有所看,听就有所听,思就有所思。这两个方面总是结合在一起。这一意识行为和意识内容 之间的相关联系的结构被狄尔泰称为心理的基本结构。这也就是布伦塔诺和胡塞尔说所的心 理现象的意向性结构。在这个基本观点上狄尔泰与胡塞尔之间没有分歧,甚至意识的“行为” 和“内容”这两个术语也是从胡塞尔那里吸纳过来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追究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一些差别。首先是有关自我意识的问题。按照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的观点,14每当我们意识到某物的时候,我 们也就附带地意识到意识行为和作为意识行为执行者的我。尽管在此某物是我关注的焦点, 自我和意识行为不是我关注的焦点。按照狄尔泰,当我们具有对某物的意识的时候,有时附 带地意识到自我,有时没有附带地意识到自我。在希望、欲望或意志的行为中,自我确实是 被附带地意识到的,此时不仅意识到所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意识到那个想做这件事情的自我 此时附带地意识到在希望的我、在期待的我、在决策的我、在爱或恨的我。但是在某些特殊 体验中,自我意识不在场。例如 “某人观看哈姆雷特戏剧,与舞台上的角色同悲痛,此时他自己的自我消失了。在全心 全意投入完成一件工作的时候,我简直忘记了自己”。15 在另一处地方,狄尔泰还谈到: “我知觉我自己状态的这种内部经验也永远不可能使我意识到我自身的个体性。只有通 13E. Husser, Einleitung in die logik und Erkenn tmistheori. vorlesungen(190607)逻辑和认识论导论,1906/07 年讲稿, Husserliana bd.XXIV, Ben Haag: Nijho1984 14胡塞尔有关自我的学说在《逻辑研究》中和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有所不同。在后 本书中,胡塞尔写道:“但是只就直接的、可明证论断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纯粹意识被共同给与而言,我们将 把纯粹自我当作一种现象学的材料,而一切超出此界限的与自我有关的理论都应加以排除”。并且还特意加 了一个注指明:“在《逻辑研究》中有关纯粹自我的问题上我采取了一种怀疑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随着我 的研究的进展不能加以坚持了。”引自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52页 IS Dilthey, GS.Bd.7,S21及的仅仅是就其实有的(reellen)内容而言的生活着的自我的体验的领域,在这个范围内 它涉及自然的客体。但是现象学若要在认识论方面真正有作为,若要成为认识的(先天)本 质学说,就必须切断这种经验的联系。先验现象学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实际上《逻辑研究》 已经为这种先验现象学的诞生作了大体上的准备。”13 心理结构及其结构关联性 描述心理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描述心 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关联( Der psychische Strukturzusammenhang)。狄尔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种基本的结构和三种基本的结构关 联。狄尔泰的这一学说有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吸取的东西,也有他自己的观点,后者主要表 现在有关心理结构关联的学说中。 狄尔泰认为,每一时刻的心理活动都包含行为(Akt)和内容(Inhalt)两个方面:看就 有所看,听就有所听,思就有所思。这两个方面总是结合在一起。这一意识行为和意识内容 之间的相关联系的结构被狄尔泰称为心理的基本结构。这也就是布伦塔诺和胡塞尔说所的心 理现象的意向性结构。在这个基本观点上狄尔泰与胡塞尔之间没有分歧,甚至意识的“行为” 和“内容”这两个术语也是从胡塞尔那里吸纳过来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追究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一些差别。首先是有关自我意识的问题。按照 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的观点,14每当我们意识到某物的时候,我 们也就附带地意识到意识行为和作为意识行为执行者的我。尽管在此某物是我关注的焦点, 自我和意识行为不是我关注的焦点。按照狄尔泰,当我们具有对某物的意识的时候,有时附 带地意识到自我,有时没有附带地意识到自我。在希望、欲望或意志的行为中,自我确实是 被附带地意识到的,此时不仅意识到所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意识到那个想做这件事情的自我; 此时附带地意识到在希望的我、在期待的我、在决策的我、在爱或恨的我。但是在某些特殊 体验中,自我意识不在场。例如: “某人观看哈姆雷特戏剧,与舞台上的角色同悲痛,此时他自己的自我消失了。在全心 全意投入完成一件工作的时候,我简直忘记了自己”。15 在另一处地方,狄尔泰还谈到: “我知觉我自己状态的这种内部经验也永远不可能使我意识到我自身的个体性。只有通 13 E. Husserl,Einleitung in die Logik und Erkenntnistheorie. Vorlesungen (1906/07)(逻辑和认识论导论,1906/07 年讲稿, Husserliana Bd. XXIV, Ben Haag: Nijhoff 1984。 14 胡塞尔有关自我的学说在《逻辑研究》中和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中有所不同。在后一 本书中,胡塞尔写道:“但是只就直接的、可明证论断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纯粹意识被共同给与而言,我们将 把纯粹自我当作一种现象学的材料,而一切超出此界限的与自我有关的理论都应加以排除”。并且还特意加 了一个注指明:“在《逻辑研究》中有关纯粹自我的问题上我采取了一种怀疑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随着我 的研究的进展不能加以坚持了。”引自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95 年,第 152 页。 15 Dilthey,GS. Bd. 7,S. 2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