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婴儿在出生7周后,体内Y蛋白的水平才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故此时可发生生理性新 生儿黄疸。许多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细胞合成Y蛋白和胆红素 UDPGa转移酶,用于临 床上以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反应不一样,未结合胆红素因其侧链丙酸基上 的羧基和其他极性基团在分子内形成氢键,使分子卷曲而封闭其作用部位,因此不能直接与 重氮试剂起反应。必须先加入乙醇或尿素等破坏分子内氢键,才能与重氮试剂产生紫红色反 应,称为间接反应阳性,所以未结合胆红素又称间接反应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 indirect reacting bilirubin)。结合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的,其分子中的侧链丙酸基与葡萄糖醛 酸结合,无分子内氢键生成,分子处于比较伸展的状态,不需加乙醇等试剂,能直接与重氮 试剂起紫红色反应,故称直接反应阳性,为此结合胆红素也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或直接胆红 (direct-reacting 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区别(表19-1)。经肝转化生成的结合 胆红素水溶性大可通过肾随尿排出并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透过细胞膜而形成毒性,但在肝 细胞内却能有效地排泄到胆汁中去。 (三)排泄作用 结合胆红素极易从肝细胞排出到毛细胆管中。这是一个主动转运消耗能量的过程,是通 过一个活性运输系统,这系统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全过程的限制步骤。胆红素作为胆汁的特 性组成成分,通过胆道排入到肠腔。 胆红素在肝中的代谢变化见图19-5 三、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菌的作用下,产生两类反应: 1.水解反应:结合胆红素水解脱去葡萄糖醛酸成为未结合胆红素 2.还原反应:胆红素结构中的乙烯基侧链、次甲基桥等都可被还原而成多种无色产 物,包括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总称胆素原族(图19-6)。 肠中生成的胆素原大部分(80%~90%)随粪便排出,排出的胆素原经空气氧化成粪胆 素,后者是粪便的主要色素。是胆红素排泄的主要形式。成人每天排出量依血红蛋白分解情 况而定,一般每天排出胆素原40~280mg。 四、胆素原族的肠肝循环及尿中胆素原的排泄9 婴儿在出生 7 周后,体内Y蛋白的水平才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故此时可发生生理性新 生儿黄疸。许多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细胞合成Y蛋白和胆红素 UDPGa 转移酶,用于临 床上以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反应不一样,未结合胆红素因其侧链丙酸基上 的羧基和其他极性基团在分子内形成氢键,使分子卷曲而封闭其作用部位,因此不能直接与 重氮试剂起反应。必须先加入乙醇或尿素等破坏分子内氢键,才能与重氮试剂产生紫红色反 应,称为间接反应阳性,所以未结合胆红素又称间接反应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结合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的,其分子中的侧链丙酸基与葡萄糖醛 酸结合,无分子内氢键生成,分子处于比较伸展的状态,不需加乙醇等试剂,能直接与重氮 试剂起紫红色反应,故称直接反应阳性,为此结合胆红素也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或直接胆红 素(direct-reacting 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区别(表 19-1)。经肝转化生成的结合 胆红素水溶性大可通过肾随尿排出并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透过细胞膜而形成毒性,但在肝 细胞内却能有效地排泄到胆汁中去。 (三)排泄作用 结合胆红素极易从肝细胞排出到毛细胆管中。这是一个主动转运消耗能量的过程,是通 过一个活性运输系统,这系统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全过程的限制步骤。胆红素作为胆汁的特征 性组成成分,通过胆道排入到肠腔。 胆红素在肝中的代谢变化见图 19-5。 三、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菌的作用下,产生两类反应: 1. 水解反应 :结合胆红素水解脱去葡萄糖醛酸成为未结合胆红素 2. 还原反应 :胆红素结构中的乙烯基侧链、次甲基桥等都可被还原而成多种无色产 物,包括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总称胆素原族(图 19-6)。 肠中生成的胆素原大部分(80%~90%)随粪便排出,排出的胆素原经空气氧化成粪胆 素,后者是粪便的主要色素。是胆红素排泄的主要形式。成人每天排出量依血红蛋白分解情 况而定,一般每天排出胆素原 40~280mg。 四、胆素原族的肠肝循环及尿中胆素原的排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