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袁隆平不是心态浮躁、心胸狭窄的科学家。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 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 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 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 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 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 评奖,充分表现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掘和弘扬袁隆平的精神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 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平为榜样,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向前! 半月评论12: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写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李凯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已近10年 当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冲破风雨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时,“一国两制”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构想也在香港开始了 生动实践,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10年间,香港历经风风雨雨,屡受重大考验,风雨之急、考验之多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10年: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 非典疫情…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一次次考验着年轻的特区。但香港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一一化解了面对的难题,迎来一个又 个新的发展。 10年后的今天,我们见到的香港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全面落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与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具体而言,香港回归10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10年,是中央和特区政府坚决贯彻 香港基本法、按照基本法办事的10年 10年来,除国防和外交外,香港特区政府享有行政管理、立法、独立司法和终审等自治权力。港人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香港的民主、自由获得了实质性发展 港人清楚地记得,在港英统治时期,英国的《英王制诰》和《皇家训令》规定,行政、立法两局的议员须由港督委仼。香港自开 埠至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年间,从来就没有经过选举产生任何议员 而回归后的香港,已进行了三次行政长官选举和两次立法会选举。行政长官是经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全部立法会议员也都由 选举产生。香港特区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明确指出:“回归后,香港在民主和选举制度上较回归前更开放、更透明。” 与此同时,回归后的香港又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之一,拥有高度的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百家争鸣的空间比回归前更宽阔。回 归后,香港加入了国际人权公约,制定了反窃听法,连续多年被国际组织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正如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 梁振英所说:“回归10年,香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香港人的自由程度有增无减。” 在经济领域,香港回归10年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实现了经济的繁荣。1997年回归前夕,香港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但疯狂 的炒楼、炒股累积的经济泡沫也到了破裂的边缘。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非典等相继袭来,香港经济一度陷入低谷,进入了调整 期。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从容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战胜了艰难险阻,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继续发展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使绝大多数港人认识到,加强和加快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是香港振兴经济、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 香港在与内地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不断获得发展空间和前进动力。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CEPA,谐音“丝帕”),进一步 突破了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一些制度性障碍,推进了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数据显示,“丝帕”对香港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为3.2%,“丝帕”实施后的2004年 达到8.6%:香港的失业率从2003年最高峰的8.7%下降到2006年底的4.4%:2006年香港证券市场全年筹资5245亿港元,创历史新 高:今年5月7日,香港恒生指数突破21000点,达到历史新高。 回归以来,香港政治、经济上取得的斐然成绩充分展示了“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也表明基本法的贯彻和落实是香港过去 10年、未来10年以及在更长远的时间内繁荣发展的基础 香港媒体评论说,香港加入世贸组织,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内地公司在港上市、人民币业务在港扩大展开,直接、间接都是基 本法框架下的产物,是“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的表现。 10年风雨不平凡。如今,香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打造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新香港 目前,香港社会对未来10年发展信心十足,求繁荣、求发展、求和谐己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明 年花更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达了对香港未来的衷心希望。 走过不平凡的10年,我们相信香港一定能找准发展路径,明天会更美好!? 2007年半月评论(13):深刻领会贯彻四个“坚定不移”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并指出,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 大局至关重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认识更加深化,决心更加坚定,实践更加自觉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思想保证 解放思想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每一个关键时刻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倡导并实践着解放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 我们把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我们把思想从对 计划的崇拜和对市场的疑虑中解放出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新的建设、新的实践要求有新的理论指导。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呈现的阶段 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 88 袁隆平不是心态浮躁、心胸狭窄的科学家。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 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 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 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 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 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 评奖,充分表现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发掘和弘扬袁隆平的精神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 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平为榜样,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向前! 半月评论 12 :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写在香港回归 10 周年之际 李凯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已近 10 年。 当 1997 年 7 月 1 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冲破风雨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时,“一国两制”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构想也在香港开始了 生动实践,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10 年间,香港历经风风雨雨,屡受重大考验,风雨之急、考验之多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 10 年: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 非典疫情……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一次次考验着年轻的特区。但香港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一一化解了面对的难题,迎来一个又 一个新的发展。 10 年后的今天,我们见到的香港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全面落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与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具体而言,香港回归 10 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 10 年,是中央和特区政府坚决贯彻 香港基本法、按照基本法办事的 10 年。 10 年来,除国防和外交外,香港特区政府享有行政管理、立法、独立司法和终审等自治权力。港人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香港的民主、自由获得了实质性发展。 港人清楚地记得,在港英统治时期,英国的《英王制诰》和《皇家训令》规定,行政、立法两局的议员须由港督委任。香港自开 埠至上世纪 80 年代的 100 多年间,从来就没有经过选举产生任何议员。 而回归后的香港,已进行了三次行政长官选举和两次立法会选举。行政长官是经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全部立法会议员也都由 选举产生。香港特区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明确指出:“回归后,香港在民主和选举制度上较回归前更开放、更透明。” 与此同时,回归后的香港又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之一,拥有高度的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百家争鸣的空间比回归前更宽阔。回 归后,香港加入了国际人权公约,制定了反窃听法,连续多年被国际组织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正如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 梁振英所说:“回归 10 年,香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香港人的自由程度有增无减。” 在经济领域,香港回归 10 年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实现了经济的繁荣。1997 年回归前夕,香港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但疯狂 的炒楼、炒股累积的经济泡沫也到了破裂的边缘。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非典等相继袭来,香港经济一度陷入低谷,进入了调整 期。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从容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战胜了艰难险阻,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继续发展。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使绝大多数港人认识到,加强和加快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是香港振兴经济、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 香港在与内地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不断获得发展空间和前进动力。 2003 年 6 月 29 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 CEPA,谐音“丝帕”),进一步 突破了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一些制度性障碍,推进了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数据显示,“丝帕”对香港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为 3.2%,“丝帕”实施后的 2004 年 达到 8.6%;香港的失业率从 2003 年最高峰的 8.7%下降到 2006 年底的 4.4%;2006 年香港证券市场全年筹资 5245 亿港元,创历史新 高;今年 5 月 7 日,香港恒生指数突破 21000 点,达到历史新高。 回归以来,香港政治、经济上取得的斐然成绩充分展示了“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也表明基本法的贯彻和落实是香港过去 10 年、未来 10 年以及在更长远的时间内繁荣发展的基础。 香港媒体评论说,香港加入世贸组织,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内地公司在港上市、人民币业务在港扩大展开,直接、间接都是基 本法框架下的产物,是“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的表现。 10 年风雨不平凡。如今,香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打造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新香港。 目前,香港社会对未来 10 年发展信心十足,求繁荣、求发展、求和谐已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明 年花更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达了对香港未来的衷心希望。 走过不平凡的 10 年,我们相信香港一定能找准发展路径,明天会更美好!? 2007 年半月评论(13):深刻领会贯彻四个“坚定不移”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并指出,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 大局至关重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认识更加深化,决心更加坚定,实践更加自觉。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思想保证。 解放思想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每一个关键时刻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倡导并实践着解放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 我们把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我们把思想从对 计划的崇拜和对市场的疑虑中解放出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新的建设、新的实践要求有新的理论指导。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呈现的阶段 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