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 体制。从本质来讲,除了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外,经济的运行与其它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即也要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差别只是资本的形式不同 而已,我国主要以国有资本和共有资本为主。显然,我国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周期性,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同样不可避免 自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软若陆”以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相比1989年至1994 年间的物价水平上升,反差极为明显。如按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的第一种定义衡量,我国目 前己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若从第一种定义我国经济又不属于通货紧缩阶段。因为自1996年 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以每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且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经济20 年仍可望增长7.3%,并无危机,也未进入萧条期。相反与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 和几年持续负增长的日本及其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 边独好”。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论断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从第 三种定义出发考察,结合1996年前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则我国经济只能被界定在通货 紧缩阶段,原因如下:(1)央行几次降息,储蓄率仍高居不下,且储蓄总额呈上升趋势。(2) 国内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明显收缩。尽管积极的 财政货币政策己持续近四年,加上中国加》 W0和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消总,仍然无法启动内需和投资。(3)进出口外汇所得大幅减少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我国出口今年将减少18%,从而导致GDP增长减少1%(4)国内生 产剩余严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己由计划经济 下的商品短缺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过剩,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也是导致内需不足和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症状远未消失。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加快改革 步伐,去除通货紧缩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通过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使通货紧缩与通货膨 胀交替。而不是使经济长时间停留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应该避免力度过大和政策失误造 成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后又立即转入通货膨胀或在走出通货影胀后又立即转入通货紧缩 (1996年的“软者陆 政策 就是教训)。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和力度适当, 则可以 效避免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密切关注目前通货紧缩 的走向和趋势,适时适度地加以调节,抑制通货紧缩,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的反弹,以便使 我国经济保持息好的运行态势。三、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 体制。从本质来讲,除了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外,经济的运行与其它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即也要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差别只是资本的形式不同 而已,我国主要以国有资本和共有资本为主。显然,我国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周期性,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同样不可避免。 自 1996 年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相比 1989 年至 1994 年间的物价水平上升,反差极为明显。如按学术界关于通货紧缩的第一种定义衡量,我国目 前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若从第二种定义我国经济又不属于通货紧缩阶段。因为自 1996 年 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以每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且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我国经济2001 年仍可望增长 7.3%,并无危机,也未进入萧条期。相反与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美国、欧盟 和几年持续负增长的日本及其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 边独好”。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论断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从第 三种定义出发考察,结合 1996 年前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则我国经济只能被界定在通货 紧缩阶段。原因如下:(1)央行几次降息,储蓄率仍高居不下,且储蓄总额呈上升趋势。(2) 国内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明显收缩。尽管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已持续近四年,加上中国加入 WTO 和西部大开发的利好消息,仍然无法启动内需和投资。(3)进出口外汇所得大幅减少, 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我国出口今年将减少 18%,从而导致 GDP 增长减少 1%.(4)国内生 产剩余严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由计划经济 下的商品短缺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过剩,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也是导致内需不足和投资不旺的主要原因。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症状远未消失。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加快改革 步伐,去除通货紧缩的制度和体制因素,通过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使通货紧缩与通货膨 胀交替,而不是使经济长时间停留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状态。应该避免力度过大和政策失误造 成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后又立即转入通货膨胀或在走出通货膨胀后又立即转入通货紧缩 (1996 年的“软着陆”政策就是教训)。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和力度适当,则可以有 效避免因结构调整而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密切关注目前通货紧缩 的走向和趋势,适时适度地加以调节,抑制通货紧缩,同时控制好通货膨胀的反弹,以便使 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