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名称第五章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生理小种 要求的概念,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重点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共生、共栖和寄生 8学时 1、共生关系 理论讲授 2、共栖关系 举例说明 3、寄生关系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 2、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 生理小种的概念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 2、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 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 (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 1、无性重组 2、有性重组 3、突变 4、适应 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2、机械压力 3、酶的作用 4、毒素 5、生长调节物质6 名 称 第五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目 的 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生理小种 的概念,,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重 点 难 点 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8 学时 一、共生、共栖和寄生 1、 共生关系 2、 共栖关系 3、 寄生关系 二、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 2、 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 三、生理小种的概念;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 病原物的致病性: 1、 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 2、 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 3、 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 (二) 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 1、 无性重组 2、 有性重组 3、 突变 4、 适应 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 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2、 机械压力 3、 酶的作用 4、 毒素 5、 生长调节物质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