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语言·主体·性别一初探巴特勒的知识迷宫 论体系里,词的主宰者并非思(Logos),而是同语言一般建构的潜意识。 我口所言并非我心所想,因为,我所能想的、也就是所谓的意识之后,还有 潜意识的存在。进一步地,当我使用语言的时候,我其实进人了拉康所说 的象征界(Symbolic Realm),区别于想象界(Imaginary Realm)和实在界 (Realm of the Real))的象征界是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共同体,在这里,我 们引用规范,遵守法则,被语言所言说,被社会所塑造。然而,实在界如同 康德笔下的物自体一般抗拒语言的入侵。再者,和母体息息相关的想象 界在诸多女性主义者看来能够提供另一种不同于象征界语言的语言,也 就是克里斯蒂娃(Kristeva)和西克苏(Cixous)等人所宣扬的女性书写 (Ecriture feminine)。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巴特勒巡视语言是如何塑造主体的。来看阿尔 图赛(Althusser)的召唤(interpellation)故事:某人在街上行走,身后有警 察大叫“喂,那边的人!”那人回头,认定警察叫的是自己,从此成为了被权 力(为警察所象征)所召唤/塑造而出的主体(subject)。这个故事的含义 是,我们的身份是被塑造的,而且是通过语言被塑造的,警察的召唤就是 这样一种表演性的言谈行动。巴特勒试图为阿尔图赛的故事注入一些福 柯式的因素。福柯认为权力是多元且分散的,所以,警察并非权力的象 征,他只是个引用者,引用着难以断定起始的召唤传统,一个语言传统。 相应地,街上的人不必回头承认就已经被召唤/塑造成主体,因为语言的 运作超越他的个人意志。这时,在巴特勒重新诠释的召唤故事里,福柯的 权力说和奥斯汀/德里达/拉康的语言说彼此结合,为巴特勒审视女性主 体/身份提供了理论框架。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指出,女人并非 生来就是(be)女人,她在社会中成为(become)女人。在她的影响下,女 性主义曾经一度主张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的区别,前者是 天然的“生来就是”,后者有一个被社会所塑造的“成为”的过程。巴特勒 的“语言塑造主体论”是否只是又一种“性别是社会构建”的说法呢?答案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