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1 态。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以及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 高,中国与西欧国家开始尝试接触,双边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缓解,特别是中法两国建交使中国与西 欧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在与西欧国家发展关系的问题上,新中国主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求它们断绝与台湾国民 党政权的“官方关系”,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享有的 一切特权。根据这两条原则,中国先后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挪威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表示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在美国的影响下不愿意遵守中方提出 的两条原则,因此中英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的半外交关系,中国与荷兰也仿照中英模式互换 代办。 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是中法建交。1961年在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期 间,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同法国外长德姆维尔就发展中法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接触,1962年戴 高乐派曾于1957年访问过中国的前总理富尔来华。1963年10月富尔再次访华,双方进行了6次 会谈,富尔表述了戴高乐关于中法建交的3个方案,并澄清了法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1964 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西方大 国。1964年11月中国与意大利签订了互设商务处的协定。12月中国同奥地利签订了互设民间贸 易机构的协定。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最大障碍逐渐消除,中欧关系 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1970-1972年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冰岛、马耳他、希腊、联邦德国先后 与中国建交,英国和荷兰同中国的代办级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圣马力诺同中国建立领事级外 交关系。1973年西班牙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这是西欧大国中第一位访华的国 家元首①。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中国成为政治上正式承认欧共体的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自此,中欧关系进人一个历史新时期。 2.初步发展时期:1975-1989年 美苏冷战格局的变化是这一时期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体系 呈现“苏攻美守”的两极态势,中国和欧共体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一中苏关系交恶、欧共体的安 全受到苏联威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加快,日本于同一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力 量在70年代初期相对衰弱,西欧外交与防务独立地位得到了加强,欧共体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 自主性增强;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认为欧洲属于“第二世界”,可以将其团结在 世界范围内的反苏统一战线之中,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发生转变②。外部威胁与较多共同利益的存 在促使中欧最终于1975年正式建交。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促使中欧关系快速发展。这 一阶段的中欧关系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政治互动态势良好,经济往来迅速增多。 政治上,1979年2月欧共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首次访华,7月第一届欧共体-中国联合委员会 在北京进行会晤。1983年6月中国同欧共体建立了定期的政治磋商制度,每隔半年双方在欧洲政 治合作的框架内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讨论。同年11月欧共体主席托恩访华,双方宣布中国 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自此中国同欧洲共同体全面建交。1984年 欧共体和中国政治合作框架下的第一次部长会议召开。1985年欧委会主席德洛尔成功访问中国, ①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90-294页。 ②戴维·香博:《中国与欧洲:从派生性关系走向独立关系的发展》,宋新宁、张小劲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欧洲》,香港: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