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 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分)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 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分)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 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9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 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 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ou):责骂。⑥胡:为什么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 (4)执所书问曰 2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2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 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 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 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 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 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 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 分)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 答。(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22~25 题。(9 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 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 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2 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________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