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讲:“世界上没有一种传染病能像结核一样摧毁人类的生命力,耗尽生命的荣光。全世界平均 每7人中就有一名死于结核病”。科赫几乎把他的实验室搬到了演讲大厅,向人们展示着他引 以为傲的研究成果,希望听众能够亲眼见证他的发现和研究:盛放有患病组织的玻璃缸和他自 己发明的各种细菌染色液、结核杄菌纯培养管、分枝杄菌染色片、死于肺结核的病人脑组织和 肺组织病理切片、感染上结核分枝杄菌的牛腹部组织病理切片等等。科赫最后总结道:结核患 者病变组织的这些病理变化与健康豚鼠成功感染上结核分枝杆菌后肺组织的病理切片十分相 似,从发病的豚鼠中也能成功分离得到结核分枝杆菌并在体外进行纯培养,因此证实结核分枝 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当罗伯特科赫发表完自己的演说之后,在场所有观众鸦雀无声,没 有提问,没有掌声和喝彩声,他们被科赫的发现惊呆了。片刻之后,大家才回过神来,争先恐 后的走到显微镜前想亲眼目睹结核分枝杆菌的真容。当时的听众中有一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治疗梅毒的特效药一一申凡拉明的著名免疫学家保罗·埃 尔利希( Paul ehrlich,18543.141915.820)。当他多年后回忆那场演讲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 的激动:“我一直把那场演讲看作是我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是 结核病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年4月10日,科赫的这篇论文被发表在《柏林医学周报》 上,引起医学界的轰动。科赫本人也因为在微生物分离鉴定方面的成就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 奖。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罗伯特郭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100周年,在1982年发行一张纪念邮 随后,全球诸多科学家开始了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深入研究,这是一种细长略带弯曲的杆 菌,长约1~4um,宽04um,常聚集成团排列,在痰标本中可呈现T、V、Y形及丝状、棒状 及球状等多种不同的形状。结核菌细胞壁含丰富的脂质,可占干重50~60%,其中含有大量的 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表面影响染料的穿入,因而不易被常规的革兰染色法着色,经石炭酸 复红加温染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呈现特殊的红色,故称为抗酸阳性菌,其他细菌则为 抗酸阴性菌,呈蓝色。结核杄菌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且有分 枝生长的趋势。繁殖一代约需8-24小时,在含有蛋黄、甘油、马铃薯等的罗氏培养基上(固 体培养基),需培养2~6周才可见菌落生长,典型菌落乳白或米黄色,不透明,表面干燥,呈 颗粒、结节或花菜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间可缩短至1-2周,细菌可呈索状生长,形成 菌膜浮于液面。结核菌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耐药性等多 种变异,这些变异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结核菌的致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如耐药结核的出 现,成为当今结核防治中的难题,结核菌不仅能发生自发变异,还可诱导变异,极大地增加了 临床病变的复杂性。然而,结核的变异特性也可被人类利用,我们熟知的卡介苗(BCG)就是 利用了结核菌在体外反复传代培养的过程中发生毒力改变而筛选获得的减毒活疫苗。1920 年,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 Leon chalmette和介兰( Camile guerin)不负众望,用牛型结核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5 讲:“世界上没有一种传染病能像结核一样摧毁人类的生命力,耗尽生命的荣光。全世界平均 每 7 人中就有一名死于结核病”。科赫几乎把他的实验室搬到了演讲大厅,向人们展示着他引 以为傲的研究成果,希望听众能够亲眼见证他的发现和研究:盛放有患病组织的玻璃缸和他自 己发明的各种细菌染色液、结核杆菌纯培养管、分枝杆菌染色片、死于肺结核的病人脑组织和 肺组织病理切片、感染上结核分枝杆菌的牛腹部组织病理切片等等。科赫最后总结道:结核患 者病变组织的这些病理变化与健康豚鼠成功感染上结核分枝杆菌后肺组织的病理切片十分相 似,从发病的豚鼠中也能成功分离得到结核分枝杆菌并在体外进行纯培养,因此证实结核分枝 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当罗伯特.科赫发表完自己的演说之后,在场所有观众鸦雀无声,没 有提问,没有掌声和喝彩声,他们被科赫的发现惊呆了。片刻之后,大家才回过神来,争先恐 后的走到显微镜前想亲眼目睹结核分枝杆菌的真容。当时的听众中有一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治疗梅毒的特效药——申凡拉明的著名免疫学家保罗·埃 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3.14~1915.8.20)。当他多年后回忆那场演讲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 的激动:“我一直把那场演讲看作是我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是 结核病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年 4 月 10 日,科赫的这篇论文被发表在《柏林医学周报》 上,引起医学界的轰动。科赫本人也因为在微生物分离鉴定方面的成就获得 1905 年的诺贝尔 奖。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罗伯特.郭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100 周年,在 1982 年发行一张纪念邮 票。 随后,全球诸多科学家开始了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深入研究,这是一种细长略带弯曲的杆 菌,长约 1~4um,宽 0.4um,常聚集成团排列,在痰标本中可呈现 T、V、Y 形及丝状、棒状 及球状等多种不同的形状。结核菌细胞壁含丰富的脂质,可占干重 50~60%,其中含有大量的 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表面影响染料的穿入,因而不易被常规的革兰染色法着色,经石炭酸 复红加温染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呈现特殊的红色,故称为抗酸阳性菌,其他细菌则为 抗酸阴性菌,呈蓝色。结核杆菌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且有分 枝生长的趋势。繁殖一代约需 8~24 小时,在含有蛋黄、甘油、马铃薯等的罗氏培养基上(固 体培养基),需培养 2~6 周才可见菌落生长,典型菌落乳白或米黄色,不透明,表面干燥,呈 颗粒、结节或花菜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间可缩短至 1~2 周,细菌可呈索状生长,形成 菌膜浮于液面。结核菌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耐药性等多 种变异,这些变异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结核菌的致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如耐药结核的出 现,成为当今结核防治中的难题,结核菌不仅能发生自发变异,还可诱导变异,极大地增加了 临床病变的复杂性。然而,结核的变异特性也可被人类利用,我们熟知的卡介苗(BCG)就是 利用了结核菌在体外反复传代培养的过程中发生毒力改变而筛选获得的减毒活疫苗。1920 年,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Leon Chalmette)和介兰(Camile Guerin)不负众望,用牛型结核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