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危,其刚胜耶”(《系辞》下)。意思是说第二与第四爻虽同列为阴爻位,但由于第二爻居下卦中 位,而第四爻居外卦偏位,由于阴柔之道不可致远,故不能有第二爻的功效。同样,第三爻和第 五爻同为阳爻位,但由于第五爻居外卦中位,第三爻居下卦偏位,贵贱不同,也不能取得第五爻 的功效。因此,说明性德,备理庶物,辨别是非,不能离开中爻。中爻即阴阳运行之正,又是人道 之正。九五爻和六二爻又是理想的君臣关系的最完满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释《易经》时 《系辞》认为无论是阴阳居九五爻位,都能获得善果它表明虽然君位是绝对权威,但并不是说 现实的君主不可改变,只要奉行中道能够完满地调适天人关系,符合民意,就可以取代旧的君 主而成为君位的实际占有者,在《系辞》中凝结着儒家政治、伦理学说在战国时期的新发展。 同时,《系辞》还试图沟通天道与性命的关系。《系辞》把《易经》原有卜筮观念所强调的那种 对天命的信念与儒家的道德情怀联接起来,它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也”(《系辞》上)。作为天地变化的根本准则一阴一阳,能够弥纶天下万物,“曲成万物而不遗” 它是一般人所无法完全了解的。但它在变化过程中已经把一些基本属性内化于人。结合《乾 文言》对元、亨、利、贞所作的解释以及儒家盂、荀的人性学说,可以看出这些基本属性既有人的 情感,又有人的理性,《系辞》把它定性为善,显然是注重人的道德情感和理解能力这是人能够 了解自身、了解天道的基础。但《系辞》并不认为此善即最高境界。它说:“成性存存,道义之 门”(《系辞》上),人要真正懂得自然和社会的真理,尚需要依据感和理性对人类和自然进行 积极改造。只有在亲身践履的基础上,通过与人类与自然的具体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宇宙的真 理。而真正了解了宇宙真理的圣人才能达到与易道类似的神妙境界。《系辞》的这种天人关 系论显然与战国中、晚期儒道二家关干天人关系的理论发展相符 《系辞》还总结了自春秋以来的种《易》方法。《系辞》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 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着尚其象,以卜者尚其占”所谓“尚其辞”即引义连类的释易方法 《系辞》有多处饺认为是孔子对《易经》卦爻辞的发挥,如说孔子曾引《中孚》九二爻辞论证君子 应言行谨慣:“鸡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 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 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 也,可不慎乎?”如此等等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其辞”引义连类的释易方法仍然被《系辞》等传 视为易学思想的一个起点 “观其象”即取象方法。《系辞》把整部《易经》都视为一个象征体系。说:“易者,象也。象者, 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它还把取象分为“居者 观其象”、“制器者尚其象”两类。前者指人们能从易象中体会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后者指人们能 从易象中领会出器械文字的创造原理。总之,易象引发人的理性思维。它也是易学思想进一步 发展的又一起点 尚其变”即从易象中求得变化规则的释易方法。刚柔天道论和阴阳天道论就是“尚其变” 而抽象出的对天道运行规则的认识 《系辞》对春秋以来的释易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同时它又以“尚其变”为核心,把其他 释易方法统一于阴阳天道之中,从而使原有释易成果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注释:①参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第48-51页,齐鲁书社1979年版 资任编辑:饶娣清 116危 , 其刚胜耶 ” 系辞 》下 。 意 思是说第二与第 四 艾虽 同列 为 阴交位 , 但 由于 第二艾居 下卦 中 位 , 而第四交居外卦偏位 , 由于 阴柔之道不可致远 , 故不能有第二艾 的功效 。 同样 , 第三交和 第 五交 同为 阳艾位 , 但由于第五艾居外卦中位 , 第三艾居下卦偏位 , 贵贱不同 , 也不能取得第五叉 的功效 。 因此 , 说明性德 , 备理庶物 , 辨别是非 , 不能离开 中艾 。 中艾即 阴阳运行之正 , 又是人道 之正 。 九五艾和 六二交又是理想 的君 臣关系 的最完满的体现 。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释《易经 》时 , 《系辞 》认为无论是阴 、 阳居九五交位 , 都能获得善果 。 它表明虽然君位是绝对权威 , 但并不是说 现实的君主不可改变 , 只要奉行 中道 , 能够完满地调适天人关系 , 符合 民意 , 就可以取代旧 的君 主而成为 君位的实际 占有者 , 在《系辞 》中凝结着儒家政治 、 伦理学说在战国时期 的新发展 。 同时 ,《系辞 》还试图沟通天道与性命的关系 。《系辞 》把《易经 》原有 卜盆观念所强调的那种 对天命的信念 与儒家 的道德情怀联 接起来 , 它认为 “ 一 阴 一 阳 之谓道 , 继之者善也 , 成之 者性 也 ” 系辞 》上 。 作为天地变化 的根本准则 一阴一 阳 , 能够弥纶天下万 物 , “ 曲成万物 而不遗 ” , 它是一般人所无法完全了解的 。 但它在变化过程中已经把一些基本属 性 内化于人 。 结合《乾 · 文言 》对元 、 亨 、 利 、 贞 所作 的解释以及儒家孟 、 荀 的人性学说 , 可 以看出这些基本属性既有人的 情感 , 又有人的理性 ,《系辞 》把它定性为善 , 显然是注重人的道德情感和理解能力 。 这是人能够 了 解 自身 、 了解天道 的基础 。 但《系 辞 》并不认为 此 善即 最高境界 。 它说 “ 成性存存 , 道义之 门 ” 《系辞 》上 , 人要真正懂得 自然和社会的真理 , 尚需要依据情感和 理性对人类和 自然进行 积极改造 。 只有在亲身践履的基础 上 , 通过与人类与 自然的具体关系 , 才能真正了解宇宙 的真 理 。 而真正了解了宇宙真理的圣人才能达到 与易道相类似的神妙境界 。 《系辞 》的这种天人关 系论显然与战 国 中 、 晚期儒 、 道二家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发展相符 。 《系辞 》还总结了 自春秋以来的释《易 》方法 。 《系辞 》说 “ 易有圣人之道 四 焉 以 言者 尚其 辞 , 以 动者 尚其变 , 以 制器者 尚其象 , 以 卜盆者 尚其占 ” 。 所谓 “ 尚其辞 , 引义连类的释易方法 。 《系辞 》有多 处被认为是孔子对《易经 》卦交辞 的发挥 , 如说孔子 曾引《中孚 》九二 交辞论证君子 应言行谨慎 “ ‘ 呜鹤 在阴 , 其子和 之 , 我有好 爵 , 吾与 尔靡之 ’ 。 子 曰 君子居其室 , 出其言善 , 则 千里之外应之 , 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 , 出其言不 善 , 则 千里之 外违之 , 况其迩者乎 言 出乎身 , 加 乎 民 行发乎迩 , 见乎 远 。 言行 , 君子之枢机 。 枢机之发 , 荣辱之主也 。 言行 , 君子之 所 以 动天地 也 , 可不慎 乎 ”如此等等 , 比 比 皆是 。 可以说 , “ 尚其辞 ”引义连类的释易方法仍然被《系辞 》等传 视为 易学 思想 的 一个起点 。 “ 观其象 ,’ 取象方法 。 《系辞 》把整部《易经 》都视为 一个象征体系 。 说 “ 易者 , 象也 。 象者 , 像也 ” 。 “ 圣人有 以见天下之 绩 , 而拟诸其形容 , 象其物宜 , 是故谓之象 ” 。 它还把取象分为 “ 居者 观其象 ” 、 “ 制器者 尚其象 ”两类 。 前者指人 们能从易象 中体会 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 后者指人们能 从易象 中领会出器械文字的创造原理 。 总之 , 易象引发人的理性思维 。 它 也是易学思想进一步 发展的又一起点石 “ 尚其变 ,’ 从易象 中求得变化规则 的释易方法 。 刚柔夭道论和 阴 阳天道论就是 “ 尚其变 ” 而抽象 出的对夭道运行规则 的认识 。 《系辞 》对春秋 以 来的释易方法作 了 比较全面的 总结 , 同时它 又 以 “ 尚其变 ”为核 心 , 把其他 释易方法统一于 阴 阳天道之 中 , 从而使原有释易成果组合成为 一个有机整体 。 注释 ①参见高亨《周 易大传今注 》第 一 页 , 齐备书社 年版 。 贵任编辑 饶娣清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