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量为hν的光子被电子所吸 收,电子将这部分能量中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转变成逸 出电子的动能。hvo为电子逸出功,所以只有当频率大于临阈频率时,才能有电子逸出, 产生光电流。入射光强度越大,光子密度越大,光子越多,产生的光电流就越大,因此, 光电流强度和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氢原子光谱 原子被火焰、电弧等激发时,能受激而发光,形成光源。将它的辐射线通过分光可以 得到许多不连续的明亮的线条,称为原子光谱。实验发现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这又是一个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的现象。下图就是氢原子的巴尔末线系 1911年卢瑟福( Rutherford e)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由电子 绕核运动构成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现象,因为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绕核作 轨道运动的电子是有加速度的,应当自动地放射出辐射,因而能量要逐渐减少,这样会 使电子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和核相撞,因此原子应为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另一方面, 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电子放出辐射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的能量 要逐渐减少,其运动的频率也将逐渐地改变,因而辐射的频率也将逐渐地改变,所以原 子发射的光谱应当是连续的。然而实验测得的光谱却是线状的、不连续的。这些都和经 典的理论发生了本质的矛盾 1913年玻尔( Bohr N)根据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模 型,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三个假定 电子只能在核外某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这时电子绕核旋转不产生经典辐射,原子相应 处于稳定态,简称定态。能量最低的稳定态称为基态,其它的称为激发态 原子可由某一定态跳跃到另一个定态,称为跃迁,跃迁中放出或吸收辐射,其频率为ν hv=E2-E1=△E 原子各种可能存在的定态轨道有一定限制,即电子的轨道运动的角动量必须等于b2 的整数倍,∥=mh/2π,n=1,2,3, 此式又称玻尔的量子化规律,其中n为量子数。%‰%1913年玻尔( Bohr N)根据普朗克 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三个假定 电子只能在核外某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这时电子绕核旋转不产生经典辐射,原子相应 处于稳定态,简称定态。能量最低的稳定态称为基态,其它的称为激发态3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量为 hν的光子被电子所吸 收,电子将这部分能量中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转变成逸 出电子的动能。hν0为电子逸出功,所以只有当频率大于临阈频率时,才能有电子逸出, 产生光电流。入射光强度越大,光子密度越大,光子越多,产生的光电流就越大,因此, 光电流强度和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氢原子光谱 原子被火焰、电弧等激发时,能受激而发光,形成光源。将它的辐射线通过分光可以 得到许多不连续的明亮的线条,称为原子光谱。实验发现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这又是一个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的现象。下图就是氢原子的巴尔末线系 1911 年卢瑟福(Rutherford E)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由电子 绕核运动构成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现象,因为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绕核作 轨道运动的电子是有加速度的,应当自动地放射出辐射,因而能量要逐渐减少,这样会 使电子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和核相撞,因此原子应为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另一方面, 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电子放出辐射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的能量 要逐渐减少,其运动的频率也将逐渐地改变,因而辐射的频率也将逐渐地改变,所以原 子发射的光谱应当是连续的。然而实验测得的光谱却是线状的、不连续的。这些都和经 典的理论发生了本质的矛盾。 1913 年玻尔(Bohr N)根据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模 型,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三个假定: 电子只能在核外某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这时电子绕核旋转不产生经典辐射,原子相应 处于稳定态,简称定态。能量最低的稳定态称为基态,其它的称为激发态。 原子可由某一定态跳跃到另一个定态,称为跃迁,跃迁中放出或吸收辐射,其频率为ν hν=E2-E1=ΔE 原子各种可能存在的定态轨道有一定限制,即电子的轨道运动的角动量必须等于 h/2π 的整数倍,M=nh/2π,n=1,2,3,… 此式又称玻尔的量子化规律,其中 n 为量子数。%%%%1913 年玻尔(Bohr N)根据普朗克 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关于原子结构的三个假定: 电子只能在核外某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这时电子绕核旋转不产生经典辐射,原子相应 处于稳定态,简称定态。能量最低的稳定态称为基态,其它的称为激发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