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分离,而未曾克服形而上学化本身这一抽象。前一种抽象在某种范围内的 克服甚至恰恰是依赖于进一步形而上学化而完成的(所谓“成功地和富有内容地复辟17世纪 的形而上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伽达默尔指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三重天真,即“概念的 天真”、“断言的天真”和“反思的天真”。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的形而上学化(确切些 说是最高的形而上学化)只是在表面上克服了形式间的对立以及形式化的抽象本身,只是把对 立移到了理论的内部,并且只是佯言把握住了内容,因为这内容仍然是完全虚假的。正如马克 思所指出的那样,黑格尔的“自我活动因为是抽象的,实际上仅仅具有“形式的性质”并且由 于它是抽象的无内容的形式,“所以它的内容也只能是形式的、抽掉了一切内容而产生的内容 因此,这就是普遍的抽象的适合仁何内容的,从而既超脱任何内容同时又正是对任何内容都 通用的,脱离现实的精神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 于是,黑格尔哲学的结果便是这样:它是形而上学的完成,并且伴随着这种完成,保持和安 顿一切其他的形而上学于自身之内。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之一种,而是形 而上学之一切;从而实体作为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和逻辑范畴,就像自我意识 这种抽象形式一样,是完完全全包含在黑格尔哲学之内的。如是,则普列汉诺夫的下述说法是 正确的:德国唯心论乃是18世纪唯物主义的真理。同样,就像费尔巴哈终当被归结为黑格尔 哲学的一个支脉一样,全部旧唯物主义就其停留于形而上学的抽象形式内而言,不过是黑格尔 哲学的片断,因为“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无论是作为“实体”还是作为“自在的存在”等等,都 根本没有逸出黑格尔哲学的巨大综合之外:就像前者被扬弃于“作为主体的实体”一样,后者被 扬弃于“自在一自为的存在”之中。因此,这里所谓的“形式”根本不是通常而言的外观、方法或 方式之类,也根本不可能通过外部的附加或补充而发生哪怕只是些许的改变。正是由于这 点,马克思谈到了“抽象物质”的方向乃是唯心主义的方向②,甚至还谈到了“物性”只能是“自 我意识”的对等物,因为它们只能保持在彼此或者是外部的、或者是内部的对立之中,从而物性 “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所有这些,都是就存在论基础而言的 由此可见,“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在一方面乃与“自我意识”即康德(和费希特)的原则 主体的或者活动的形式—形成对立,在另一方面则构成为黑格尔哲学的一个被扬弃了 的环节。在前一种情况下,两者分享同样的存在论前提而保持其外部对立;在后一种情况下两 者在完成了的形而上学中把对立综合进理论内部,并在其最高形态中揭示自身的真正的性质 因此,正像我们的分析己表明的那样,对于马克思来说,出路根本不可能通过返回到前康德的 立场去寻求,因为这样的立场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片断,亦即或多或少 较为幼稚的形而上学的一种样式。至于以康德为界标的“前”与“后”,可以由这样一个简要的 问题作出约略提示:我们的对象世界是现成地被给予我们的,还是由于我们的活动之参与而被 构成的?这里真正重要的是,对于马克思来讲,只有彻底地经过康德并且从根本上越出黑格 尔,才可能是一条前进的路径。然而,这如何才成为可能? 二、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知识论路向,还是生存论路向? 这个标题仍然是就哲学的根本性质而不是就学科的部门或类别作出区分,虽说这种部门 或类别区分的提示作用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近代以来,知识论作为哲学的重镇似乎构 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128、166页 93· o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分离 ,而未曾克服形而上学化本身这一抽象。前一种抽象在某种范围内的 克服甚至恰恰是依赖于进一步形而上学化而完成的(所谓“成功地和富有内容地复辟 17 世纪 的形而上学”)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伽达默尔指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三重天真 ,即“概念的 天真”“、断言的天真”和“反思的天真”。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 ,进一步的形而上学化(确切些 说是最高的形而上学化) 只是在表面上克服了形式间的对立以及形式化的抽象本身 ,只是把对 立移到了理论的内部 ,并且只是佯言把握住了内容 ,因为这内容仍然是完全虚假的。正如马克 思所指出的那样 ,黑格尔的“自我活动”因为是抽象的 ,实际上仅仅具有“形式的性质”;并且由 于它是抽象的无内容的形式“, 所以它的内容也只能是形式的、抽掉了一切内容而产生的内容。 因此 ,这就是普遍的 ,抽象的 ,适合任何内容的 ,从而既超脱任何内容同时又正是对任何内容都 通用的 ,脱离现实的精神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①。 于是 ,黑格尔哲学的结果便是这样 :它是形而上学的完成 ,并且伴随着这种完成 ,保持和安 顿一切其他的形而上学于自身之内。在这个意义上 ,黑格尔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之一种 ,而是形 而上学之一切 ;从而实体作为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和逻辑范畴 ,就像自我意识 这种抽象形式一样 ,是完完全全包含在黑格尔哲学之内的。如是 ,则普列汉诺夫的下述说法是 正确的 :德国唯心论乃是 18 世纪唯物主义的真理。同样 ,就像费尔巴哈终当被归结为黑格尔 哲学的一个支脉一样 ,全部旧唯物主义就其停留于形而上学的抽象形式内而言 ,不过是黑格尔 哲学的片断 ,因为“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无论是作为“实体”还是作为“自在的存在”等等 ,都 根本没有逸出黑格尔哲学的巨大综合之外 :就像前者被扬弃于“作为主体的实体”一样 ,后者被 扬弃于“自在 —自为的存在”之中。因此 ,这里所谓的“形式”根本不是通常而言的外观、方法或 方式之类 ,也根本不可能通过外部的附加或补充而发生哪怕只是些许的改变。正是由于这一 点 ,马克思谈到了“抽象物质”的方向乃是唯心主义的方向② ,甚至还谈到了“物性”只能是“自 我意识”的对等物 ,因为它们只能保持在彼此或者是外部的、或者是内部的对立之中 ,从而物性 “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 ,而不是现实的物”③。所有这些 ,都是就存在论基础而言的。 由此可见“, 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在一方面乃与“自我意识”即康德(和费希特) 的原则 ———主体的或者活动的形式 ———形成对立 ,在另一方面则构成为黑格尔哲学的一个被扬弃了 的环节。在前一种情况下 ,两者分享同样的存在论前提而保持其外部对立 ;在后一种情况下两 者在完成了的形而上学中把对立综合进理论内部 ,并在其最高形态中揭示自身的真正的性质。 因此 ,正像我们的分析已表明的那样 ,对于马克思来说 ,出路根本不可能通过返回到前康德的 立场去寻求 ,因为这样的立场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片断 ,亦即或多或少 较为幼稚的形而上学的一种样式。至于以康德为界标的“前”与“后”,可以由这样一个简要的 问题作出约略提示 :我们的对象世界是现成地被给予我们的 ,还是由于我们的活动之参与而被 构成的 ? 这里真正重要的是 ,对于马克思来讲 ,只有彻底地经过康德并且从根本上越出黑格 尔 ,才可能是一条前进的路径。然而 ,这如何才成为可能 ? 二、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知识论路向 ,还是生存论路向 ? 这个标题仍然是就哲学的根本性质而不是就学科的部门或类别作出区分 ,虽说这种部门 或类别区分的提示作用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近代以来 ,知识论作为哲学的重镇似乎构 · 39 · ① ②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176、128、166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