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两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有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 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有对象:“学而优则什” 与教育目的: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 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 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有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有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9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两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 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 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 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