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試論日本人之死生觀 竹內整一(東京大學/倫理學·日本思想) 「安心匱乏安心」論 面對臨死之際只要一心「哀傷」即可的說法’江戶時代思想家本居宣長有以 下的論點(『鲐居答問錄』) 人們在面對死亡之時,都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安心」·但事實上根本就 沒有所謂的「安心」·因駑位居「下位者」的我們,只能遵照「上面制定的法則」 就是這世界之所以爲此世界非常靈妙的本能作用·而我們只能盡己所能度過 生而別無選擇。因此「安心」的必要性·自然就不復存在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思考些無益之事’諸如天地的真理鳥何丶人之 誕生如此丶死亡之後會如何等等。事實上·只是將一些似懂井懂的事牽強附會到 自己身上’藉此來累積「安心」°而這些說法·其實都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儒教 佛教之「睿智」(非常了解某些事物)’而我們因駑根本就無從得知了解·所以 也只是憑藉各自想像的說些無益的空談 這就是爾後被冠稱爲「安心匱乏安心」論的有名論點’本居宣長並繼續主張 如下 在儒教丶佛教之說傳入日本之前’死亡被認駑只是前往「黃泉之國」 而並不存在於儒教丶佛教的圓融說法’而「哀傷」也是無庯置疑丶毋須贅詈的道 理°根據遠古流傳的說法’所謂「黃泉之國j是人死後必定前往的「髒惡之地」 所以死亡也就成爲世上命人最爲「哀傷」之事°而企圖利用穿鑿附會,將最駑「哀 傷」之事的「哀傷」因子排除在外的儒教與佛教’自然就不能硯爲真理之道 這段文章的兩個重點如下。第一·因爲這世界乃眾神制定的世界,所以只能 概括承受一切而活下去。第二’死亡乃極不合理的「哀傷」之事·除了「哀傷」 之外也別無他法。而在思考這兩件事時’也必須一赶思考。也就是說,「哀傷」 著「哀傷」之事’最後就會變成違從眾神所制定的世間構造’進而在其中找到「安 此處所指的眾神究竟爲何·事實上本身就是極大的問題。而本居宣長則將眾 神一詞’替換駑自然的作用丶「本能」的作用等說法。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會如 此’乃是由於「本能」丶自然的作用而建構出。包含我們的生與死丶這個世間的 切事物’皆由此一「本能」的作用掌控支配。而這個本能究竟駑何,我們最終試論日本人之死生觀 竹內整一(東京大學/倫理學‧日本思想) 一、「安心匱乏安心」論 面對臨死之際只要一心「哀傷」即可的說法,江戶時代思想家本居宣長有以 下的論點(『鈴居答問錄』)。 ──人們在面對死亡之時,都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安心」,但事實上根本就 沒有所謂的「安心」。因為位居「下位者」的我們,只能遵照「上面制定的法則」 --就是這世界之所以為此世界非常靈妙的本能作用,而我們只能盡己所能度過 一生而別無選擇。因此「安心」的必要性,自然就不復存在。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思考些無益之事,諸如天地的真理為何、人之 誕生如此、死亡之後會如何等等。事實上,只是將一些似懂非懂的事牽強附會到 自己身上,藉此來累積「安心」。而這些說法,其實都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儒教、 佛教之「睿智」(非常了解某些事物),而我們因為根本就無從得知了解,所以 也只是憑藉各自想像的說些無益的空談。 這就是爾後被冠稱為「安心匱乏安心」論的有名論點,本居宣長並繼續主張 如下。 ──在儒教、佛教之說傳入日本之前,死亡被認為只是前往「黃泉之國」, 而並不存在於儒教、佛教的圓融說法,而「哀傷」也是無庸置疑、毋須贅言的道 理。根據遠古流傳的說法,所謂「黃泉之國」是人死後必定前往的「髒惡之地」, 所以死亡也就成為世上令人最為「哀傷」之事。而企圖利用穿鑿附會,將最為「哀 傷」之事的「哀傷」因子排除在外的儒教與佛教,自然就不能視為真理之道。 這段文章的兩個重點如下。第一,因為這世界乃眾神制定的世界,所以只能 概括承受一切而活下去。第二,死亡乃極不合理的「哀傷」之事,除了「哀傷」 之外也別無他法。而在思考這兩件事時,也必須一起思考。也就是說,「哀傷」 著「哀傷」之事,最後就會變成遵從眾神所制定的世間構造,進而在其中找到「安 心」。 此處所指的眾神究竟為何,事實上本身就是極大的問題。而本居宣長則將眾 神一詞,替換為自然的作用、「本能」的作用等說法。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會如 此,乃是由於「本能」、自然的作用而建構出。包含我們的生與死、這個世間的 一切事物,皆由此一「本能」的作用掌控支配。而這個本能究竟為何,我們最終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