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 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卜算子·黄州定惠隐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 问:简析上阕“缺月”“漏断”“孤鸿”几个意象的作用。 答:词首二句,描绘了残缺之月、疏落之梧桐,断尽之滴漏诸寒瑟、凄冷 的意象,层层渲染(步骤一)。组成了一幅萧瑟、寂静的寒夜之景(步骤二)。 隐喻了词人所处的阴冷、暗淡的社会政治环境,烘托了词人孤寂无眠的心情(步 骤三)。 鉴赏: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意院时所作。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農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 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 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 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遑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 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 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 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 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 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1”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 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卜算子•黄州定惠隐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 问:简析上阕“缺月”“漏断”“孤鸿”几个意象的作用。 答:词首二句,描绘了残缺之月、疏落之梧桐,断尽之滴漏诸寒瑟、凄冷 的意象,层层渲染(步骤一)。组成了一幅萧瑟、寂静的寒夜之景(步骤二)。 隐喻了词人所处的阴冷、暗淡的社会政治环境,烘托了词人孤寂无眠的心情(步 骤三)。 鉴赏: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 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 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 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 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 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 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 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 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