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大气层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大气垂直递减率以及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2、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3、了解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4、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疏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 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8学时) 1、了解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2、掌握水中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 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3、掌握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 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4、了解水质模型,主要了解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 物的创归趋模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和各粒级的理化特性 2、掌握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 壤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4、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5、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 迁移转化。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6学时)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 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2、掌握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 速率。 5、掌握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 6、掌握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 7、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8、掌握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 9、了解氨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5、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大气层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大气垂直递减率以及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2、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3、了解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4、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硫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 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8学时) 1、了解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2、掌握水中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 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3、掌握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 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4、了解水质模型,主要了解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 物的归趋模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6学时) 1、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和各粒级的理化特性。 2、掌握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 壤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4、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5、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 迁移转化。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6学时)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 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2、掌握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 速率。 5、掌握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 6、掌握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 7、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8、掌握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 9、了解氮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