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石河子大学:《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471.9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Z117409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32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数:0 学分:2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的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 特性、行为和效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 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 门论述。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环境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是一 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系统阐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 效应的化学原理基础上,还介绍了有关毒理化学、生命化学、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原理。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利 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 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三、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平时测 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的 环境化学实例,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和积极性。 3、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课前预习一一泛读,课后复习一一精读,从中学会自学的 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征 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的概念 3、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4、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Z117409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 32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数:0 学分:2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的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 特性、行为和效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 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 门论述。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环境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是一 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系统阐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 效应的化学原理基础上,还介绍了有关毒理化学、生命化学、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原理。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利 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 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三、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平时测 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的 环境化学实例,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和积极性。 3、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课前预习――泛读,课后复习――精读,从中学会自学的 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 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的概念 3、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4、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大气层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大气垂直递减率以及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2、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3、了解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4、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疏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 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8学时) 1、了解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2、掌握水中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 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3、掌握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 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4、了解水质模型,主要了解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 物的创归趋模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和各粒级的理化特性 2、掌握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 壤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4、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5、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 迁移转化。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6学时)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 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2、掌握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 速率。 5、掌握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 6、掌握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 7、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8、掌握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 9、了解氨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5、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1、了解大气层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大气垂直递减率以及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2、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3、了解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4、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硫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 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8学时) 1、了解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2、掌握水中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 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3、掌握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 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4、了解水质模型,主要了解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 物的归趋模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6学时) 1、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和各粒级的理化特性。 2、掌握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 壤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4、掌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5、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 迁移转化。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6学时)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 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2、掌握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4、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 速率。 5、掌握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 6、掌握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 7、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8、掌握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 9、了解氮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10、了解毒性的概念、毒物的毒性。 11、掌握毒物的联合作用机理、毒作用的过程及生物转化机制。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4学时) 1、了解重金属元素。 2、掌握重金属中汞、砷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3、了解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效应。 第七章 有机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2学时) 1、了解固体废物及分类。 2、 了解固体污染物的产生;分类;时空特点。 3、了解有害废物的概念、判定; 4、了解有害成分、进入途径、迁移途径和危害性。 5、了解放射性的概念及判定。 6、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主要类型及地下迁移速率。 7、了解辐射损坏类型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 2、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3、 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4、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 5、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 6、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1、污染物遵循基本规律和发生的迁移过程。 2、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3、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板书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适当布置有关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查阅。 八、测试内容和方法

10、了解毒性的概念、毒物的毒性。 11、掌握毒物的联合作用机理、毒作用的过程及生物转化机制。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4学时) 1、了解重金属元素。 2、掌握重金属中汞、砷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3、了解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效应。 第七章 有机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2学时) 1、了解固体废物及分类。 2、了解固体污染物的产生;分类;时空特点。 3、了解有害废物的概念、判定; 4、了解有害成分、进入途径、迁移途径和危害性。 5、了解放射性的概念及判定。 6、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主要类型及地下迁移速率。 7、了解辐射损坏类型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 2、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3、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4、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 5、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 6、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1、污染物遵循基本规律和发生的迁移过程。 2、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3、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板书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适当布置有关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查阅。 八、测试内容和方法

采取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测验随堂进行,重在考察学生学习 的过程。期末考试时间110分钟,采用标准题库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的方 式,阅卷工作由阅卷小组统一评阅。 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权重为: 作业:10%;平时考试(或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70%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 []邓南圣等主编 ,《环境化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21刘兆荣等主编,《环境化学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3]唐孝炎等主编,《大气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Zellner R Ed.Global aspects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Springer 1999 [5]Werner Stumm,James J Morgan.Aquatic chemistry:chemical equilibria and rates in natural waters 3rd ed.New York:Wiley,1996 [6李学垣主编土壤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大纲制定者:鲁建江 大纲审定者: 大纲批准者: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Z117409 总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及应用化学,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 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系统闸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迁移转化行为和环境效应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 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

采取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测验随堂进行,重在考察学生学习 的过程。期末考试时间110分钟,采用标准题库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的方 式,阅卷工作由阅卷小组统一评阅。 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权重为: 作业:10% ;平时考试(或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70%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 [1] 邓南圣等主编,《环境化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刘兆荣等主编,《环境化学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3] 唐孝炎等主编,《大气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 Zellner R Ed. Global aspects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Springer 1999 [5] Werner Stumm, James J Morgan. Aquatic chemistry: chemical equilibria and rates in natural waters 3rd ed. New York : Wiley, 1996 [6] 李学垣主编. 土壤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大纲制定者:鲁建江 大纲审定者: 大纲批准者: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Z117409 总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及应用化学,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 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系统阐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迁移转化行为和环境效应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 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

染,保护环境。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 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 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的学科:因此它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 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 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积累规律:掌握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的方法。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I)通过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环境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2)介绍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了解环境的 基本原理。(3)通过学习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了解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④)学习化学污 染物的转化行为。(⑤)通过学习多介质环境模型,掌握代表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6)掌握污 染控制与修复化学技术。 2.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介质的基本分类,性质,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迁移行为:污 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转化:典型污染物的性质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污染物的毒理:污染控制 修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 能基本熟悉掌握环境化学的相关内容,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2)上课认真 听讲,掌握课程讲述的基本知识框架;(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提前预习讲授内容,记下难点 和重点,在授课后主动完成课后代表性习题,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的文献材料,加强记忆与理解, 利用网络扩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绪 论(2学时) 0.1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0.2 与环工专业的联系。 0.3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1环境介质及性质(4学时) 1.1自然环境: 1.2 大气圈 1.3 水圈

染,保护环境。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 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 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的学科;因此它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 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 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积累规律;掌握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的方法。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1) 通过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环境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2) 介绍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了解环境的 基本原理。(3) 通过学习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了解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4) 学习化学污 染物的转化行为。(5) 通过学习多介质环境模型,掌握代表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6) 掌握污 染控制与修复化学技术。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介质的基本分类,性质,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迁移行为;污 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转化;典型污染物的性质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污染物的毒理;污染控制 修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 能基本熟悉掌握环境化学的相关内容, 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2)上课认真 听讲,掌握课程讲述的基本知识框架;(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提前预习讲授内容,记下难点 和重点,在授课后主动完成课后代表性习题,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的文献材料,加强记忆与理解, 利用网络扩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 绪 论 (2学时) 0.1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0.2  与环工专业的联系。 0.3  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1环境介质及性质(4学时) 1.1  自然环境; 1.2  大气圈 1.3  水圈

1.4土壤圈 1.5环境问题 2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4学时) 2.1 概述 2.2 挥发与沉降 2.3界面吸附与分配 3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学时) 3.1 光化学转化 3.2 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83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3.4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4污染物的生态毒理 (4学时》 4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 42生物转松 4.3生物富集、放大与积累 4.4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4.5青性及毒物作用机理 46化学品污染的生态风险性评价 5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6学时) 5.1 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2有机污染物 5.3.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8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4学时) 8.1物理化学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8.3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四、时间分配(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以下为范例,教学环节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加 列或刷除) 教学环节(学时) 知识 单元 知识点 鑫 0 绪论 2 1 环境介质及性质 4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4 4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 8

1.4  土壤圈 1.5  环境问题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4学时) 2.1  概述 2.2  挥发与沉降   2.3  界面吸附与分配 3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学时) 3.1  光化学转化 3.2  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3.3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3.4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4 污染物的生态毒理 (4学时) 4.1  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 4.2  生物转运 4.3  生物富集、放大与积累 4.4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4.5  毒性及毒物作用机理 4.6  化学品污染的生态风险性评价 5 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6学时) 5.1  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2  有机污染物 5.3. 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8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4学时) 8.1  物理化学技术 8.2  高级氧化技术 8.3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四、时间分配(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以下为范例,教学环节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加 列或删除)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0 绪  论 2 2 1 环境介质及性质 4 4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4 4 3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 8

4污染物的生态毒理 4 5 典型化学污染物 6 6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4 总计 32 32 五、课程其他说明(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 1、主要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2、适用专业类别:环境工程专业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景文、全燮编著,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综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期末考试成绩:70分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系 大纲制定者:闫豫君 大纲审定者:徐小琳 审 定日期:2014.11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i课程编码:Z317O03

4 污染物的生态毒理 4 4 5 典型化学污染物 6 6 6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4 4 总 计 32 32 五、课程其他说明(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 1、主要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2、适用专业类别:环境工程专业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景文、全燮编著,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综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期末考试成绩:70分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系 大纲制定者:闫豫君                 大纲审定者:徐小琳      审 定日期:2014.11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Z317003

总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 0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选修课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综合教育课。本课程 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系统阐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迁移转化行为和环 境效应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 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 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的学科:因此它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 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 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积累规律;掌握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的方法。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2.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介质的基本分类,性质,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迁移行为:污 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转化:典型污染物的性质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污染物的毒理:污染控制 修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 能基本熟悉掌握环境化学的相关内容,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2)上课认真 听讲,掌握课程讲述的基本知识框架:(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提前预习讲授内容,记下难点 和重点,在授课后主动完成课后代表性习题,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的文献材料,加强记忆与理解, 利用网络扩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绪 论(2学时) 0.1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0.2 与环工专业的联系。 0.3 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总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 0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选修课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化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综合教育课。本课程 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系统阐明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迁移转化行为和环 境效应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习《环境化学》,使学生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 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 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的学科;因此它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 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重 点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积累规律;掌握利用化学原理和生物的变化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的方法。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介质的基本分类,性质,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迁移行为;污 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的转化;典型污染物的性质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污染物的毒理;污染控制 修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 能基本熟悉掌握环境化学的相关内容, 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2)上课认真 听讲,掌握课程讲述的基本知识框架;(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提前预习讲授内容,记下难点 和重点,在授课后主动完成课后代表性习题,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的文献材料,加强记忆与理解, 利用网络扩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 绪 论 (2学时) 0.1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0.2  与环工专业的联系。 0.3  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1环境介质及性质(4学时) 1.1 自然环境: 1.2 大气图 1.3 水圈 1.4土壤圈 1.5环境问题 2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4学时) 2.1 概述 2.2 挥发与沉降 2.3界面吸附与分配 3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学时) 3.1 光化学转化 3.2 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3.3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3.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5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4学时) 5.1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2有机污染物 5.3.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8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2学时) 8.1物理化学技术 8.2 高级氧化技术 8.3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四、时间分配(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以下为范例,教学环节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加 列或删除) 教学环节(学时) 知识 单元 知识点 课 0 绪论 2 1 环境介质及性质 4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4 3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 4 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4 5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2

1环境介质及性质(4学时) 1.1  自然环境; 1.2  大气圈 1.3  水圈 1.4  土壤圈 1.5  环境问题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4学时) 2.1  概述 2.2  挥发与沉降   2.3  界面吸附与分配 3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学时) 3.1  光化学转化 3.2  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3.3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3.4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5 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4学时) 5.1  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2  有机污染物 5.3. 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8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2学时) 8.1 物理化学技术 8.2  高级氧化技术 8.3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四、时间分配(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以下为范例,教学环节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加 列或删除)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0 绪  论 2 2 1 环境介质及性质 4 4 2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4 4 3 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8 8 4 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4 4 5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 2 2

总计 24 24 五、课程其他说明(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 1、主要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2、适用专业类别: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景文、全燮编著,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综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期末考试成绩:70分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系 大纲制定者:闫豫君 大纲审定者:徐小琳 审 定日期:2014.11

总 计 24 24 五、课程其他说明(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 1、主要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2、适用专业类别: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景文、全燮编著,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综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30分 2.期末考试成绩:70分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系 大纲制定者:闫豫君                 大纲审定者:徐小琳     审 定日期:2014.1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