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PE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评估 的跨国流动。政治力量在不完美的国际市场上始终无处不在,这导致了经 济学对于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存在解释上的贫困:另一方面,国际安全问题 也越来越受制于对经济福利的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带来的效 率,正在改变传统安全关系的性质,并带来了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这 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为作为交叉学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E)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过去3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主要以安全研究为核心,并取得 了重大进展。尽管中国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但PE在中国被 视为国际关系学下与国际安全研究相对应的分支学科,却始于20世纪90 年代初,并在21世纪头十年才逐渐走上学科发展的正式轨道。因此,PE 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总体宏观背景就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 自主的政策选择更加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并在21世纪初加速实现经 济崛起。这与美国PE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地位衰落、国际挑 战空前加剧的时代背景正好相反。 本文将主要评析21世纪头十年PE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己有的 学术成果,归纳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试图为今后中国PE的发展提供 一些启示。①本文认为,这十年是中国PE学科建设的初级阶段,具体表 现在西方PE的基本研究范式和主要理论成果得到较为全面的引进和介 绍,PE的研究议程和学科界限得到初步明确,PE的学术团队缓慢形成 并逐渐壮大,实证方法在PE研究中成为学术主流,在国际贸易、国际金 融、跨国投资以及能源、环境和发展等议题领域,中国PE学者也诞生了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和交叉学科,PE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艰 难地生存在经济学和国际安全研究的夹缝之中,缺乏学科上的知识积累。 ①尽管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界定已经越来越清晰,但其学科交叉的性质仍存在大量的模糊地 带。本文所指的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国际关系学内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少量经济 学界的学者,他们要么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有着丰富的学术联系,要么也发表了比较具有代表性 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作品,故也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139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IPE 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评估 的跨国流动。政治力量在不完美的国际市场上始终无处不在,这导致了经 济学对于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存在解释上的贫困; 另一方面,国际安全问题 也越来越受制于对经济福利的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带来的效 率,正在改变传统安全关系的性质,并带来了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这 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为作为交叉学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PE) 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过去 30 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主要以安全研究为核心,并取得 了重大进展。尽管中国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但 IPE 在中国被 视为国际关系学下与国际安全研究相对应的分支学科,却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并在 21 世纪头十年才逐渐走上学科发展的正式轨道。因此,IPE 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总体宏观背景就是,中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通过 自主的政策选择更加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并在 21 世纪初加速实现经 济崛起。这与美国 IPE 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地位衰落、国际挑 战空前加剧的时代背景正好相反。 本文将主要评析 21 世纪头十年 IPE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已有的 学术成果,归纳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试图为今后中国 IPE 的发展提供 一些启示。① 本文认为,这十年是中国 IPE 学科建设的初级阶段,具体表 现在西方 IPE 的基本研究范式和主要理论成果得到较为全面的引进和介 绍,IPE 的研究议程和学科界限得到初步明确,IPE 的学术团队缓慢形成 并逐渐壮大,实证方法在 IPE 研究中成为学术主流,在国际贸易、国际金 融、跨国投资以及能源、环境和发展等议题领域,中国 IPE 学者也诞生了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和交叉学科,IPE 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艰 难地生存在经济学和国际安全研究的夹缝之中,缺乏学科上的知识积累。 139 ① 尽管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界定已经越来越清晰,但其学科交叉的性质仍存在大量的模糊地 带。本文所指的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国际关系学内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少量经济 学界的学者,他们要么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有着丰富的学术联系,要么也发表了比较具有代表性 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作品,故也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