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加深对发酵工程上游技术中菌种选育的认识;学会常规选种和育种的方法, 树立科学认真仔细的态度,培养科研协作精神。 内容简介:根据一定的生产目的如抗生素或酶类的生产,建立不同的筛选模型,并 从特定的样品如土壤中筛选出高产适宜的菌株 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以目标产物从土壤中分离高产菌株,每人写1 份研究报告。 (2)摇床培养确定菌体培养和营养条件4学时 目的: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 菌种确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内容简介:筛选微生物最适生长及产物形成的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确定特定产物 发酵的工艺参数。 要求:全班分成5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研究确定菌种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培 养条件,每组交1份实验记录,每人写1份研究报告 (3)小型发酵罐中进行产品的分批发酵4学时 目的:掌握发酵罐的操作方法,发解在罐上进行工艺放大的发酵过程 内容简介:在摇床确定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发酵罐的放大研究,同时监测 菌种在罐上的分批发酵过程。掌握目前发酵行业基础罐上发酵方法和操作流程 要求:全班分成5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各组分别测定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 时间的基质消耗、产物形成及细胞生长的变化,每组交1份实验记录,每人写1份研 究报告 (4)流加发酵动力学研究4学时 目的:加深对微生物培养方法的认识,了解流加发酵过程控制方法。 内容简介:在分批发酵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营养物质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 添加,观察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及菌种代谢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的发酵代谢调控方 式 要求:全班分成5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各组分别测定1种流加发酵程序对 基质消耗、产物形成及细胞生长的变化,每组交1份实验记录,每人写1份研究报告 说明 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暂定考核成绩中小组记录占40% 个人作业及试验出勤、动手能力等占60%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俞俊棠,唐效宣.生物工艺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 主要参考书 )李艳。发酵工业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曹军卫,马辉文.微生物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目的:加深对发酵工程上游技术中菌种选育的认识;学会常规选种和育种的方法, 树立科学认真仔细的态度,培养科研协作精神。 内容简介:根据一定的生产目的如抗生素或酶类的生产,建立不同的筛选模型,并 从特定的样品如土壤中筛选出高产适宜的菌株。 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以目标产物从土壤中分离高产菌株,每人写 1 份研究报告。 (2)摇床培养确定菌体培养和营养条件 4 学时 目的: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 菌种确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内容简介:筛选微生物最适生长及产物形成的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确定特定产物 发酵的工艺参数。 要求:全班分成 5 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研究确定菌种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培 养条件,每组交 1 份实验记录,每人写 1 份研究报告。 (3)小型发酵罐中进行产品的分批发酵 4 学时 目的:掌握发酵罐的操作方法,发解在罐上进行工艺放大的发酵过程。 内容简介:在摇床确定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发酵罐的放大研究,同时监测 菌种在罐上的分批发酵过程。掌握目前发酵行业基础罐上发酵方法和操作流程。 要求:全班分成 5 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各组分别测定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 时间的基质消耗、产物形成及细胞生长的变化,每组交 1 份实验记录,每人写 1 份研 究报告。 (4)流加发酵动力学研究 4 学时 目的:加深对微生物培养方法的认识,了解流加发酵过程控制方法。 内容简介:在分批发酵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营养物质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 添加,观察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及菌种代谢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的发酵代谢调控方 式。 要求:全班分成 5 组,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各组分别测定 1 种流加发酵程序对 基质消耗、产物形成及细胞生长的变化,每组交 1 份实验记录,每人写 1 份研究报告。 说明 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暂定考核成绩中小组记录占 40%, 个人作业及试验出勤、动手能力等占 60%。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俞俊棠,唐效宣. 生物工艺学.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1. 主要参考书: (1)李艳. 发酵工业概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曹军卫, 马辉文. 微生物工程. 科学出版社. 200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