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5KB 文档页数:8
课程简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城市街道绿地、居住区绿 地及工厂企业绿地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要点和设计手法等。并且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对各类绿地进行实际规划设计。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科目。其中,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包括: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交通岛等)、街道 小游园、花园林荫道、滨河林荫道、步行街立体交叉、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等。居住 区绿化设计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专用绿地(幼 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周围绿地等)工厂企业绿地设计:不 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工厂企业的绿化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3.5KB 文档页数:3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严格受第四纪地层的 成因类型、岩性、岩相变化规律所控制。而第四纪地层的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和岩相的 分布,又往往与地貌的时代、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的分布相对应;并受新构造运动所制 约,而且地貌还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因此在孔隙水分布区进行水文地质 测绘,要特别注意对第四纪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的调查。此外,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常常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因此还要注意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 转化补排关系的调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7MB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 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古地理 的变迁、板块的离合及地球的不同圈层(包括 宇宙圈)间的相互作用等。在空间上所涉及的 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 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0.5KB 文档页数:43
互联网地址能够将不同的物理地址统一起来, 采用的技术是在各种物理网络技术上覆盖一层 软件(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将物理地址 隐藏起来。但因特网技术并没有改变底层的物 理网络,最终数据还是在物理网络上传输,而 在物理网络上传输时使用的仍是物理地址。 因特网在网络层使用IP地址的同时,在物理网 络中仍使用物理地址。这样一来,网络中就同 时存在两套地址,而且在这两套地址之间必须 建立映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9.5KB 文档页数:20
地震作用 结构的地震反应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满足最低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关键步骤。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地震作用发生的强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和体形的差异等,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可分为简化方法和较复杂的精细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6KB 文档页数:57
一、地理空间信息及其描述 二、地理空间数据类型 三、地理信息的空间关系 四、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结构 五、地理信息数据的编码方法 六、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的相互转换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3KB 文档页数:9
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融雪水,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也可以泉水形式转为地面流水。 坡流(片流)面状无槽流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5.5KB 文档页数:12
第一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8种,天然存在的为92种,以及300 多种同位素。其中绝大多数元素都在地壳中有所分布。地壳正是由 这些化学元素自然形成矿物并组合成岩石组成的。 为了了解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美国地球化学家克拉克, 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世界各地地壳深度16公里以内的5159个 岩石样品,进行了七千多次化学分析,于1889年首先发表了地壳中 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5KB 文档页数:5
一、基本概念 地表的各种土层、风化岩石碎屑、基岩及松散沉积物等由于自 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所促成的条件下产生的运动过程称为重力 地质作用(又称为块体运动) 重力地质作用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它是一种固体或半固体 物质的运动,同时块体本身既是作用的动力也是作用的对象。 一次运动包括了破碎、运移及堆积过程。 重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块体运动如滑坡、泥石流等,是重要的 地质灾害,也是促使地壳长期变化、发展的重要外动力之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1KB 文档页数:11
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将原基础加宽,减 小作用在地基土上的接触压力。虽然地基土强度和压缩性没有改变,但单位面积上荷载减小, 地基土中附加应力水平减小,可使原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或者通过 基础加深,虽未改变作用在地基土上的接触应力,但由于基础埋深加大,一者使基础置入较 深的好土层,再者加大埋深,地基承载力通过深度修正也有所增加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