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3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9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热挤压态和退火态FGH98合金的相析出规律及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再结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态FGH98合金在空冷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少量的再结晶现象,随着挤压温度的提高,体系内位错密度下降.退火态FGH98合金中再结晶机制主要与体系内未回溶的一次γ'相有关,在一次γ'相聚集区再结晶主要以依靠亚晶的聚合和亚晶的长大,或两者的混合机制进行形核;随着一次γ'相的减少,合金还可以通过应变诱发晶界迁移、多晶粒交汇区形核、孪晶叠加等多种方式形核.需要指出的是,FGH98合金中未回溶的一次γ'相在退火处理过程中也会通过部分的回复和再结晶发生软化效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64MB 文档页数:45
3、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是两个独立基因组内 的遗传基因,通过交换与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 的过程。 原核微生物基因组通常只是部分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 组,并且通过转化、接合和转导等形式进行;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通过 减数分裂后整套染色体发生高频率交换(基因重组) 在真核微生物中的部分真菌存在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在有 丝分裂过程产生低频率基因重组的准性生殖方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1MB 文档页数:5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 第三节 植物菌原体(MLO) 第四节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诊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MB 文档页数:18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第二节 蓝藻门 第三节 原绿生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5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共15分) 1.细菌一般进行a繁殖,即b。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 分为c,d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e;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 有f,g,h;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i,j,k:放线菌以1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m,也可以通过n繁殖。 2.一摩尔葡萄糖通过EMP途径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在原核微生物中产生a摩尔 ATP,在真核微生物中产生b摩尔ATP,这是因为在真核微生物中,不能通过 线粒体膜,只能借助于d将EMP途径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e,后者可进入 线粒体,将氢转移给f,形成g,自身又回复到磷酸二羟丙酮。这一过程称为“穿 梭”,每次穿梭实际损失h个ATP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3MB 文档页数:7
构建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研究γ预辐照对铍在一号电火花加工油(EDM-1)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铍试样质量变化,进行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铍在EDM-1管流冲刷条件下受冲刷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前者主要受试样表面形态影响,后者主要受γ预辐照剂量、杂质元素、EDM-1中含硫有机物等的影响.辐照前后,试样质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腐蚀速率基本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γ预辐照促进了铍试样在EDM-1中点蚀核和蚀孔的产生,腐蚀2880 h后,未接受预辐照试样仅产生较为明显点蚀核,而接受200和100 kGy预辐照试样中的部分点蚀核发展成为蚀孔,前者直径约为后者2倍.点蚀核和蚀孔区域出现Al、Si、Fe、Cr、Ti等杂质元素及S元素,杂质元素为诱导产生点蚀的重要因素,含S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于蚀孔内部的SO2和SOx,促进蚀孔的形成及扩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28
第一节 母性影响 第二节 核外遗传 第三节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7MB 文档页数:135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细菌( bacteria) 二、放线菌 actinomycetes 三、蓝细菌( cyanobacteria) 四、其他几种原核微生物( other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2KB 文档页数:2
“三系”技术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粘类小 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特异性,利用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基因单一的特点,以及建立 粒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专一的快速定向转育体系,本研究以具有不同来源的不育基因载体 系列异质同核、同质异核及异质异核非1BLRS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一系列小麦染 色体工具材料等为主体材料,重点进行了四方面内容的研究,即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不 同育性基因载体的筛选及其育性特异性比较;粘类非1BL/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遗 传规律研究:粘类非1BL/I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F雌雄配子传递遗传机理分析; 粒类非BL/RS小麦雄性不育系快速转育体系的建立,获得下述重要结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57MB 文档页数:113
9.1 DNA水平的调控 9.2 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活化调节 9.3 转录水平的调控 9.4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9.5 翻译水平调控 9.6 翻译后水平调控 9.7 原核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差异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3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