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9.5KB 文档页数:4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植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临时制 片、徒手切片方法及植物绘图技术。掌握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科特征。同时,丰富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02MB 文档页数:110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低等植物特点 第三节 高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 第四节 高等植物的分类特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5KB 文档页数:3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植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临时制片、徒手切片方法 及植物绘图技术。同时,丰富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 学的工作方法。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5MB 文档页数:69
(一)茎的基本形态 1、茎的外形 茎stem: 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其上着生叶、花和果实.起源于种子内幼胚的胚芽,有时还加上部分下胚轴。枝条shoot: 着生叶和芽的的茎称为枝或枝条shoot节node: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1KB 文档页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农学、植保、园艺、园林、资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 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栽培学》和《植物遗 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2000年学校《植物解剖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方法和目的。 2、教学内容: (1)生物界的划分 (2)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3.44KB 文档页数:12
前几章介绍了植物的各种功能代谢,这些功能代谢的整合(integration), 就表现出细胞的分裂、分化与生长,进而表现为植株的发育。 生长与发育贯穿于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长(growth)是指植物在体积、重量等形态 指标方面的变化,是一种量的不可逆增加。植物分化(different iation)是指植物细胞在 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性质方面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反映不同细胞的质的变化。而所谓发育 ( development)则是植物生长和分化的总和,从而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与器官, 这种质的转变就是发育。生长为发育奠定基础发育则是生长的必然结果,生长和发育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从分子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本质是基因按照特 定的程序表达而引起植物生理生化活动和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KB 文档页数:8
细胞是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细胞壁,“ 纬”模型假说比较成功地解释了细胞壁中各种多聚物大分子的组建。细胞壁除了支撑和保护细 胞的功能以外,还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识别和抗病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最流行的细胞膜结构假说是“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 具有分室作用,物质选择吸收、运输、合成及信息传递和细胞识别等功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5.5KB 文档页数:12
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一、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一)真果的结构 (二)假果的结构 二、单性结实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4.12KB 文档页数:3
在学习动、植物等真核细胞基本结构、组成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 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方式等。掌握动、植物细胞原代和 继代培养的基本特点,细胞培养前的准备,有限细胞系与无限细胞系、细胞的保存、复苏、 运输,培养细胞的观察,培养细胞的生物学检查,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83MB 文档页数:42
一 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二 森林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三 Ecotone与边缘效应 四 森林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五 演替模式和类型 六 演替顶极的概念及理论 七 森林经营与演替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