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9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定量金相法测量了氩气雾化Rene’95粉末高温合金粉末颗粒的平均二次枝晶间距,应用牛顿冷却定律得出粉末颗粒的冷却速度,并计算了粉末颗粒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Rene’95合金粉末颗粒的二次枝晶间距、颗粒直径以及冷却速度和凝固速度、凝固时间之间的关系。d=0.242D0.489,d=10.9V0.488,d=2.47(de/dt)-0.492,d=39.28tk0.245。研究结果表明:氩气雾化Rene'95合金粉末颗粒凝固时,满足一般铸造合金时的关系式,即d=av-n,d=btn,n基本上在1/3~1/2之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1MB 文档页数:8
在半连续铸造过程中施加超声,成功制备了φ1250 mm 2219铝合金铸锭.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直读光谱仪等仪器对铸锭的组织与成分分布进行检测与分析,探究超声对铸锭组织与偏析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引起的空化和声流效应能明显均匀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尤其是心部晶粒细化率达到39.6%.超声促进铸锭晶间第二相呈枝丫状断续分布,晶内析出物点状弥散分布.同时,超声有效减小近表面负偏析,降低边部与心部之间的溶质浓度差异,弱化整个横截面的浓度波动,从而改善宏观偏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9MB 文档页数:21
作者对铸造用高锰钢采用定向凝固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获得了稳定的奥氏体胞晶组织,发现随着铈量增加,胞晶前沿转向枝晶发展,并有游离晶出现。与此同时,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考察了铈对高锰钢中锰在定向凝固条件下获得的胞晶、柱状晶及等轴晶内偏析的定量影响,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固相反扩散这一因素,导出了高锰钢中锰元素的溶质分布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值是影响枝晶偏析的决定性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7.26KB 文档页数:6
以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MA-SPS)制备的超细晶Ti-8Mo-3Fe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合金在模拟体液(SBF)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微米尺寸晶粒的Ti-8Mo-3Fe合金、铸造纯Ti及Ti-6Al-4V (TC4)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MA-SPS工艺可制备出高致密度、组织均匀的超细晶Ti-8Mo-3Fe合金,合金由β相及少量α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为1.5 μm,显微硬度为448 HV;在相同摩擦磨损条件下,超细晶Ti-8Mo-3Fe合金的摩损程度明显低于微米晶粒Ti-8Mo-3Fe和铸态的纯Ti及TC4合金,具有最低的磨损体积和较稳定的摩擦系数.超细晶Ti-8Mo-3Fe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而微米晶粒Ti-8Mo-3Fe和铸态纯Ti及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并存的混合磨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7
应用综合分析手段对航空电机转子铝镍钴磁钢的碎裂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真空熔注与非真空熔注的铝镍钴磁钢的冶金质量分析,说明真空熔注的铝镍钴磁钢的质量与非真空熔注比较有明显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4.09KB 文档页数:6
在铸造生产中采用空心微珠制作保温冒口,在大、中、小型铸钢件上应用,保温效果良好,延长了冒口的凝固时间,不仅消除了铸件的缩孔及缩松等缺陷,而且冒口的补缩效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40%。铸件工艺出品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73%。大量节约了金属液,节省了人力及能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4KB 文档页数:1
铸造水冷氧枪喷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8
用稀土硅铁处理的砂型离心灰铸铁管、管体抗拉强度可提高25.9%(冲入法)和42.4%(喷吹法),其平均管体抗拉强度达到214N/mm2(冲入法)、242N/mm2(喷吹法),都超过了国际(ISO13-78)标准所规定的砂型离心铸铁管的指标(180N/mm2),达到了金属型离心灰铸铁管的抗拉强度要求(200N/mm2)。该铸铁管管壁厚度比国际标准规定的薄2.2mm(14.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1KB 文档页数:5
通过对Ti-46Al-8Nb-2Mn-0.2B合金的铸态组织和经过α+γ双相区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光学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发现原始铸态组织的γ相偏析处不是片层的晶界,而是片层穿越的区域.由于γ相偏析区域的Al含量比片层基体高,因此阻碍了后续回火过程中该偏析部位片层的分解.通过先得到近γ组织,然后经过α+γ双相区保温,最终得到晶粒为40μm的双态组织;但组织中有少量的β相没有得到消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
采用径向应变控制研究了Z3CN20-09M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和350℃高温下的低周疲劳行为.Z3CN20-09M不锈钢表现为先硬化后软化的循环特性,但硬化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和应变幅.随着应变幅的增加,Z3CN20-09M钢的低周疲劳循环寿命逐渐减短,而相同循环次数下应力幅也随之提高.温度对Z3CN20-09M钢的低周疲劳行为影响较大,与室温相比高温下的循环硬化程度更高,相同应变幅下高温的低周疲劳寿命也高于常温下的寿命.通过疲劳实验的原位观察发现,奥氏体内的滑移面、夹杂物及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的界面是疲劳裂纹可能的形核位置,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的不协调变形使相界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疲劳裂纹容易沿两相界面扩展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