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4.93KB 文档页数:5
对金属表面进行了磷化处理,测试了胶粘剂/金属界面的力学性能.着重分析了疲劳载荷对表面处理后胶接接头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用显微红外光谱分析了疲劳前、后界面处化学键合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经磷化处理后耐疲劳破坏的性能增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5.5KB 文档页数:15
一、电池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如果将金属浸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在固液 界面处也将形成双电层,只是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更容 易获得电子时,金属表面带正电,而液相带负电。 金属-溶液界面上双电层的存在,阻止了金属离子进 一步向溶液中的溶入或向电极表面的沉积,最后达成平 衡,形成电势差,称为电极-溶液界面电势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3KB 文档页数:10
一、 乳状液 ——稳定乳剂 (1) 降低界面张力:处于较低能量状态 (2) 形成界面膜:形成一定机械强度 (3) 形成双电层:电性斥力 (4) 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形成良好界面膜 2.乳化剂的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5MB 文档页数:8
模块一 制作网页界面底图 模块二 制作网页界面的页眉 模块三 制作信息导航栏与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52KB 文档页数:8
GUI为 Graphics User Interface的简写,即图形用户界面,这是用于提高人机交互友好 性、易操作性的计算机程序,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上的产物。图形用户界面是当今 计算机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大 量的命令,而是通过窗口、菜单方便地进行操作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日益发展,32位嵌入式处理器及图形显示设备的广泛应用,目标产 品对GUI的需求越来越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8
高炉内铁水渗碳过程是影响冶炼效率及未饱和铁水对炉缸炉衬侵蚀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高温真空润湿性测试装置模拟了高炉炉缸区的铁水渗碳反应,分析了不同碳质量分数(3.8%、4.3%、4.8%)的Fe−C熔体与质量分数为99.9%的石墨基体在高温下界面间的润湿反应,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渗碳界面的微观形貌及渗碳距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8.08KB 文档页数: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纯Fe以及低硅钢基片上沉积富Si膜,并对其进行真空扩散热处理.通过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Si在纯Fe与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特征,运用DICTRA软件建立了扩散模型.研究发现Si在纯Fe基体中扩散时发生γ-Fe(Si)→α-Fe(Si)相转变,扩散速率受控于相界面的迁移.当沿截面Si含量梯度不足以驱动相界面正向迁移时,延长扩散时间会发生相界面回迁现象,最终趋于单一相内均匀化扩散过程.Si在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符合Fick扩散第二定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8
利用旋转圆柱电极,结合电化学方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极化曲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流动工况下油水分层介质中缓蚀剂在油水两相界面处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该工况下,100 mg·L?1十七烯基胺乙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对碳钢在油水两相分层介质中的水区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高达99%,但在油水两相界面区域,由于油相的大量存在,导致缓蚀剂的有效质量分数降为混合前的31%,缓蚀效率仅为83%,缓蚀效果较差,碳钢腐蚀未得到有效抑制,甚至出现了沟槽腐蚀。因此,在油区试样腐蚀轻微,并且缓蚀剂的加入有效抑制了水区X65钢的腐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6.23KB 文档页数:3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表面有SiO2层的Si基片上溅射Ta薄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SiO2/Ta界面以及Ta5Si3标准样品,并进行计算机谱图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态下在SiO2/Ta界面处有更稳定的化合物新相Ta5Si3和Ta2O5生成.在采用Ta作阻挡层的ULSI铜互连结构中这些反应产物可能有利于对Cu扩散的阻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0.97KB 文档页数:4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带有两种纳米氧化层(NOL)Ta/Ni80Fe20/Ir19Mn81/Co90Fe10//NOL1//Co90Fe10/Cu/Co90Fe10//NOL2/Ta的镜面反射自旋阀薄膜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CoFe/NOL1和NOL2/Ta界面处发生了热力学有利的化学反应.CoFe磁性敏感层仍保持金属特性,部分氧化的CoFe和Ta发生界面反应,使得Ta覆盖层被氧化成Ta2O5,形成NOL2.由于仍存在部分金属CoFe,NOL1为不连续的氧化层,使得与IrMn层仍存在直接的交换耦合作用.在退火过程中,IrMn层中的Mn原子扩散到NOL1中;然而,由于NOL1和扩散的Mn原子发生界面反应,生成Mn的氧化物,从而阻止Mn原子的进一步扩散,使其偏聚在NOL1中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