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9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4.5KB 文档页数:60
教学目的: 操作系统(OS)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本章从OS的作用、发 展史、类型、特征和功能等多方面介绍O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7
考察了电解液中掺硫剂TS、添加剂SB的质量浓度及电流密度等关键因素对镍扣含硫量和产品物理外观的影响,研究了1#电解镍与含硫镍扣产品电化学活性的区别,确定了采用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制备含硫活性镍扣的工艺和最佳技术参数.最佳技术参数为:掺硫剂TS的质量浓度7.53 mg·L-1、添加剂SB的质量浓度36.97 mg·L-1)、平均表观电流密度1300 A·m-2,其他技术参数与电解镍生产技术参数相同.在上述条件下制备出的含硫镍扣,外表光亮,形状规则,硫的质量分数在0.01%~0.03%之间.其电化学活性较强,化学成分也均符合1#电解镍的要求.该工艺目前已应用于工业生产,产品可以满足精密电镀行业所需特殊电镀阳极的需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59
5.1 周期场中单电子状态的一般特征 一.Bloch 定理 二.关于 k 取值和意义的几点讨论 三. Bloch函数的性质 5.2 一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 一. 何谓近自由电子近似 二. 定性描述 三. 微扰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7MB 文档页数:88
本项目将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结构、特性、参数和应用。通过各种半导体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掌握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掌握半导体和PN结•了解二极管结构、分类、特性和参数•熟悉常用二极管的特性及应用•掌握二极管的检测•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分类•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熟悉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选用方法•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掌握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场效应管的参数和使用特点•掌握场效应管的检测•掌握单向、双向晶闸管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单向、双向晶闸管的主要参数•掌握单向、双向晶闸管的检测•掌握单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了解单结晶体管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1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程控制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过渡过程与品质指标 2 被控对象特性:工业常用对象的特点及描述方法,对象特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常见单容和双容工业对象应用 3 常用检测仪表:常用压力温度流量物位仪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型 4 控制仪表及及控制规律:基本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PID 运算原理,模拟控制器基本原理,数字控制算法, 5 执行器 :执行器的基本组成,气动薄膜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电动控制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执行器气开气关形式及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控制阀口径的选择,仪表防爆技术 6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DDC 系统的基本原理,DCS、FCS 和SCADA 等常见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7 简单控制与复杂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调节方案,调节规律及整定。串级调节系统,比值调节系统,均匀调节系统和前馈调节系统 8 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举例:石油加工,工业锅炉控制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49
4.1 光束的调制原理概述 4.1.1 振幅调制 4.1.2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4.1.3 强度调制 4.1.4 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 4.1.5脉冲编码调制 4.2 直接调制 4.2.1半导体激光器(LD)直接调制的原理 4.2.2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调制特性 4.2.3半导体光源的模拟调制 4.2.4半导体光源的脉冲编码数字调制 4.3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接调制特性 4.3.1 调制特性 4.3.2 温度特性与自动温度控制 4.3.3 纵模性质 4.3.4 半导体激光器调制特性的实验研究 4.4 LiNbO3晶体电光强度调制特性 4.4.1 LiNBO3晶体横向强度调制原理 4.4.2直流偏压工作点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4.4.3 1/4波片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4.4.4 调制特性的实验研究 4.5 法拉第效应 4.5.1 实验研究 4.5.2 法拉第效应的应用 4.6 声光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 4.6.1 声光技术的发展动态 4.6.2 声光技术在激光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6.3 声光器件在军事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8.5KB 文档页数:2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线性离散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离散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利用脉冲传递函数对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实现对离散系统的设计。本课程还要求学生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利用相平面法及描述函数法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也为学生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重点、难点:1、线性离散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信号的离散化与信号保持器,Z变换定理。2、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分析。3、离散系统的设计(串联模拟校正,最少拍系统的设计)。4、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5、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6、相轨迹的绘制与分析。奇点及奇线的分析与确定,自激振荡存在性及自振参数的确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6MB 文档页数:36
一、电网从高压到特高压的发展 (一)输电电压等级 1高压输电的产生 1874年法国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标志着人类电力时代的到来。 1879年上海公共租界点亮第一盏电灯, 1879年创办上海电力公司 1891年M..B在德国主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5.5KB 文档页数:15
1.制动与启动 启动:施电于电动机使电动机速度从静止加速到某一稳定转速 的一种运动状态; 制动:电动机脱离电网则是使电动机速度是从某一稳定转速开 始减速到停止或是限制位能负载下降速度的一种运转状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8MB 文档页数:14
以电动汽车车用额定容量为42 A·h的三元方壳锂离子电池单体和模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单体的绝热热失控特性及成组后侧向加热热失控蔓延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内部最高温度可达920 ℃,电池表面和内部最大温差达403 ℃;热失控首先在迎向热流的面触发,随后蔓延至整个电池;满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内部热失控蔓延时间介于8~12 s;热失控蔓延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征与绝热热失控测试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热失控喷发颗粒物中,LiF及石墨质量分数占80%以上;模组中失控电池产生的总能量中用于自身加热和喷发损失的占90%左右,热失控释放总能量的10%足以触发热失控蔓延。本文为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模组安全设计、热失控蔓延抑制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调查提供了参考
首页上页12913013113213313413513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