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9MB 文档页数:53
中毒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sepsis shock),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容易引起休克的感染部位 致病机理 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改变 临床表现 诊断 ➢感染性疾病存在的依据 ➢休克存在的依据 治疗 ➢一般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 ➢病因治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5.67KB 文档页数:43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肝与肠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和压痛、腹痛、腹泻、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以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巨脾与腹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14
尾矿库溃坝灾害应急响应时间短、潜在威胁巨大,往往造成惨重人员伤亡与巨额财产损失. 近些年尾矿库安全事故发生数量的总体下降趋势充分体现出现代化技术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进步,然而重大事故发生频次却不减反增,2015年巴西Samarco铁矿与2014年加拿大Mount Polley重大溃坝事故及其惨重后果,再次为尾矿库安全敲响警钟. 我国现存尾矿库8869座,含\头顶库\1425座,安全形势复杂. 本文在收集大量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聚焦尾矿库溃坝灾害防控体系中的安全监测、灾害预警与应急准备、安全管理与标准规范这三大方面核心内容,分别综述对比国内外现状及前沿进展,探讨分析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为尾矿库防灾减灾理论研究与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1)我国尾矿库安全监测标准更高,但仪器耐久性、可靠度与实用性不足,专用监测器件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势在必行;(2)灾害预警方法单一且可信度不高,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成为发展趋势;(3)应急管理与预警决策需以充分的科学论证为基础,当前研究在试验手段与计算方法上存在局限;(4)我国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规范体系,但在安全等别划分、全生命周期管理、主体变更、事故总结等方面相对欠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5KB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和骨髓检查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国外分类与国内分类关系。 2. 熟悉发病原因,治疗方法。 3. 了解发病情况,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预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KB 文档页数:1
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并发症等,掌握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和重度哮喘的治疗,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9
以次生硫化铜矿粉为原料,添加黏结剂、氯化钠制备矿粒,并借助CT扫描技术、图像处理及三维重构方法,开展了单个矿粒浸出试验,探究了溶浸前后矿粒内部的孔隙变化;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仿真软件,构建了溶液在孔隙通道中流动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经过一周时间的溶浸,矿粒内部孔隙的数目、平均体积、平均表面积及孔隙平均等效直径分别增长了99%、151%、223%和90%,孔隙率增长了4倍,孔隙连通度增长了近2倍。在孔隙通道较狭窄的区域和底部区域,溶液的流速、压力急剧增加,对矿粒结构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5KB 文档页数:2
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 、传染途径、感染有关因素。 熟悉:肾盂肾炎的主要实验诊断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5KB 文档页数:1
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一)掌握中毒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一般临床表现。 (三)了解一些常见中毒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2
一、教学目的(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 教学目的 (一) 掌握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本病临床表现,急、慢性 ITP 的鉴别。 (三) 了解本病的发病原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4.39KB 文档页数:9
基于个体脆弱性模型将毒气扩散场景下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个人风险量化,并根据警报传播和人员跃迁规律求解不同警报接收端部署比例下的个人风险.运用运筹学中图论及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高含硫井场警报接收端部署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贪心算法思想提出求解该模型的实用算法,从而获得模型的较好非劣解.以某山区高含硫井场应急预警通知项目为例,通过程序运算得到该井场警报接收端部署子区域的边界及对应的部署比例.分析表明,在降低部署成本及缓解道路拥塞水平方面,该优化部署方法比传统的平均部署方法更具优越性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