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3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三)眼的调节 (四)简化眼和视敏度 二、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应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四、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二)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威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五、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六、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 (二)视野 (三)视网膜电图 (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 (三)咽鼓管的功能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三)耳蜗的生物现象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特点 第六节 皮肤感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121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硬件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进入主磁场前后人体内质子核磁状态的变化 第四节 磁共振现象 第五节 核磁弛豫 第六节 磁共振加权成像 第七节 磁共振信号的空间定位 第八节 K 空间的基本概念 第九节 自旋回波的产生 第十节 影响 MR 信号强度的因素 第十一节 血流的 MR 信号特点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MRI 脉冲序列相关的概念 第三节 自由感应衰减类序列 第四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第五节 反转恢复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第六节 梯度回波的原理、特点 第七节 常规梯度回波序列和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第八节 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第九节 其他梯度回波序列 第一节 MRI 常规成像技术 第二节 MRI 脂肪抑制技术 第三节 MRI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第四节 MR 水成像技术 第五节 MR 血管成像技术 第六节 MR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第七节 MR 灌注加权成像技术 第八节 MR 波谱分析 第九节 磁化转移技术 第十节 MRI 相关的其他重要技术 第一节 MRI 常规质控指标 第二节 MRI 常见伪影及其对策 第一节 MRI 对比剂概述 第二节 离子型非特异性细胞外液对比剂 第三节 其他 MRI 对比剂 第一节 自由水和结合水 第二节 脑水肿 第三节 出血 第四节 铁沉积 第一节 MRI 的优缺点 第二节 MRI 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209.68KB 文档页数:75
护理学基础 一、铺床法 ㈠ 备用床 ㈡ 暂空床 ㈢ 麻醉床 ㈣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二、测生命体征 ㈠ 体温测量法 ㈡ 脉搏测量法 ㈢ 呼吸测量法 ㈣ 血压测量法 三、酒精擦浴 四、床上擦浴 五、特殊口腔卫生 六、鼻饲法 七、大量不保留灌肠 八、导尿术 九、无菌技术操作 十、穿脱隔离衣 十一、药液抽吸法 十二、皮内注射法 十三、皮下注射法 十四、肌内注射法 十五、静脉注射法 十六、静脉输液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一、毫针刺法 二、水针法 三、灸法 四、拔罐法 五、刮痧法 健康评估 一、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检查 二、胸部检查 三、腹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 四、心电图实践 外科护理学 一、洗手/消毒方法 二、穿手术衣方法 三、戴无菌手套法 四、手术区铺单法 五、手术配合 急救护理学 外伤的院外急救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法(BL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4.14KB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滞性 (三)血浆渗透压 (四)血浆的pH值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二、白细胞生理 (一)粒细胞 (二)单核细胞 (三)淋巴细胞 三、血小板生理 四、血细胞的破坏 (一)红细胞的破坏 (二)血小板的破坏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的作用 (三)纤维蛋白溶解 (四)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卫功能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二)血小板与凝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四、输血的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3KB 文档页数:56
第一节 免疫标记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标记与标记免疫的概念 二、常用的免疫标记物质 第二节 酶标记技术 一、常用标记方法 二、标记免疫物的分离与鉴定 第三节 荧光标记技术 一、常用标记方法 二、标记免疫物的分离与纯化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一、常用标记方法 二、标记免疫物的分离与纯化 第一节 标记免疫技术的分类 一、按指示标记物质划分的类型 二、按测定方式划分的类型 三、按测定用途划分的类型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ELISA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二、 ELISA技术的操作注意要点 第三节 荧光抗体技术 一、荧光抗体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二、荧光抗体技术的操作注意要点 第四节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一、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操作注意要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9.5KB 文档页数:49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 一、免疫学技术的范畴 二、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有关免疫学基本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与属性 二、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 三、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关系 第一节 抗原/免疫原制备的基本概念 一、抗原制备的目的 二、抗原的“纯度” 三、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二节 完全抗原/免疫原的制备方法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第三节 半抗原免疫原制备的方法 一、载体的选择 二、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3MB 文档页数:86
第一节 晶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三、晶体二极管及其特性 二、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四、特殊二极管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一、晶体三极管的结构 二、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三、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四、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 基本放大电路 一、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工作状态分析 三、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计算 四、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第四节 射极输出器 一、射极输出器的工作状态 二、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第五节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三、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8MB 文档页数:75
第一节 性别决定 一、性别与性染色体 二、人类的性染色体 三、性别决定类型 四、性别决定的机制 第二节 伴性遗传 一、果蝇的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 二、人类的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 三、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 四、鸡的伴性遗传(ZW型性别决定) 第三节 遗传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一、果蝇的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 二、初级例外子代和次级例外子代的出现原因 第四节 人类的性别畸形 一、几种性别畸形 二、基因突变在性别分化上的作用 三、人类的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 一、性染色质体 二、剂量补偿效应与Lyon假说 三、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分子机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7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 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 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 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 研究与教育,早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 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 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 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原则,本大纲共分十 一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第四章为静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第五至第十 章为动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基本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第 十一章重点介绍信息代谢。鉴于DNA重组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日益成为重要的常规实验手段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7MB 文档页数:338
绪论 上篇 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炎症 第四章 肿瘤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传染病 下篇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章 水肿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 发热 第六章 缺氧 第七章 休克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呼吸衰竭 第十章 心力衰竭 第十一章 肝性脑病 第十二章 肾功能衰竭
首页上页13713813914014114214314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3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