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6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6.5KB 文档页数:7
一、过滤:借助一定孔径的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颗粒物质分离的方法。 二、主要驱动力为压力差。 三、常压过滤、加压过滤、减压过滤 四、过滤介质:滤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烧结金属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7.5KB 文档页数:6
工业实例: 图示为一工件的分离装置, 要求在初始位置按下旋钮后 气缸前进,前进至终端时停 留一定时间返回,之后气缸 保持连续往复运动,只有当 再次按下旋钮时,气缸才停 止运动。气缸前进行程时间 为s,气缸在前进的终端停留 时间为s,返回行程时间为s, 即周期循环时间为2s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7.5KB 文档页数:20
离心技术在生物科学,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十分广 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装备多种型式的离心机。离心技术 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 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 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而沉降速度取决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8.51KB 文档页数:5
本课程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段专业课程,主要指生物体内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生 物大分子的分离、检测、制备与改造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系的基本特 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掌握生物分离最基本的各种技术,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纯化、制备、检测等,包括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设备、计算和应用,了解生物分离 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试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根本问 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参加专业设计与科研打下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2KB 文档页数:61
色谱法(Cheromatography)是19世纪俄国植物学 家茨维特(Tsweett)创立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技术 他将植物色素放在一直立的装填有碳酸钙粉末的玻 璃管中,然后用石油醚自上而下流下,得到一系列 颜色排列的谱带,故称为色谱。 现代色谱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分离任何有色或者无 色混合物的水平,但是“色谱”的名称依旧保留。 色谱中重要的概念是“固定相”与“流动相”。 本章介绍几种常见色谱的原理,重点介绍气相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2.35KB 文档页数:6
对湖北恩施的典型高磷赤铁矿样品进行了非熔态分离提取实验研究.矿样基础特性研究表明,该矿为典型鲕状高磷赤铁矿,矿中铁元素与磷元素之间并未处于化学结合状态.据此采用高速气流磨技术,将其磨至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粒度,观察发现铁元素与磷元素在各个超细矿粉颗粒中的含量分布不均匀,Fe、P化合物有所解离.进而采用流态化技术进行气力分离,设计制造了流态化装置,对超细矿粉的流态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铁矿粉的流态化特征与常规细粉不同.基于富铁物料与富磷物料的密度差异,设计制造了气力分离装置,对超细高磷赤铁矿粉进行气力分离实验,初步实现了铁元素和磷元素的分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7.5KB 文档页数:59
一、CE概述 1.经典平板电泳的最大局限: 高压电场产生的焦耳热效应,导致 电泳区带展宽,分离度降低。这种影响 还会由于电场强度的增大而迅速加剧, 极大地限制了高电压的使用,难以提高 电泳分离速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3MB 文档页数:20
引言 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色谱法、红外光谱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MB 文档页数:27
离心技术在生物科学,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十分广 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装备多种型式的离心机。离心技术 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 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 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而沉降速度取决于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2.47KB 文档页数:6
熔融工艺是目前处理工业粉尘及飞灰的有效方法.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熔融工艺中Zn、Pb等重金属资源的分离回收,对比分析了Zn、Pb在含Cl的FeO-CaO-SiO2-Al2O3-Fe2O3渣系中的挥发行为.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Zn、Pb在该渣系中可能的挥发气体种类,以及各因子如温度、熔渣成分、氧势和Cl含量等的影响.同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最终明确了分别提高Zn、Pb挥发分离效率的不同的技术措施和优化参数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6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