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1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6.12KB 文档页数:9
基于原子和分子共存理论建立计算Al-Ti二元合金系结构单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报道的2073、2173和2273 K下Al-Ti二元系的活度计算了生成Al3Ti、AlTi和Al11Ti5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进一步得到其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使用文献报道的不同温度下Al-Ti二元合金系全浓度范围内组元Al和Ti的活度aAl和aTi与原子和分子共存理论定义的质量作用浓度NAl和NTi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Al-Ti二元合金熔体全浓度范围内计算得到的质量作用浓度NAl和NTi与文献报道的活度符合很好.同时,计算得到的Al-Ti二元合金系中结构单元Al3Ti和Al11Ti5的平衡物质的量与其质量作用浓度的关系呈\棒状\,而结构单元AlTi的平衡物质的量与其质量作用浓度的关系呈\纺锤\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1.76KB 文档页数:7
本文针对区域法(或称“段法”)在建立火焰炉热交换数学模型的实际计算中存在计算层次太多、占计算机内存太大的缺点,提出了“炉段假想面”区域法。用该法对一座逆流燃油加热炉及一座顺逆流燃油加热炉进行了预示计算。在预示计算中,应用Dunkle提出的几何平均射线行程计算辐射直接交换面积。非线性的区域能量方程组的求解采用Broyden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炉段假想面”区域法比传统的区域法具有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占计算机内存少等优点,而且计算精度较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8.05KB 文档页数:6
为了研究逆转变奥氏体在应力和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淬火+回火(QT)和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处理9Ni钢中逆转变奥氏体进行形貌观察.结果发现QT处理钢中逆转变奥氏体以块状形态存在;QLT处理钢中逆转变奥氏体以块状和薄膜状存在,薄膜状逆转变奥氏体分布在板条边界上.通过X射线衍射对液氮浸泡前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和其碳含量的变化进行测量,发现QLT工艺处理后在液氮中稳定存在的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要高于QT工艺.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其机械稳定性,发现拉应力和压应力均能促使逆转变奥氏体转变,大部分残留奥氏体分布在晶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1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直接还原熟料中微细铁颗粒的赋存形式和选择性回收工艺.发现尾渣中铁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微细粒的单质铁;直接还原熟料中小于5μm的细连生体和铁颗粒很难通过磁选回收,但大于10μm的粗铁颗粒可以回收.为了兼顾粉末铁的品位与回收率,需要对不同赋存状态的铁颗粒进行选择性回收.提高粗连生体的单体解离度,有针对性地回收其中的铁颗粒,是提高粉末铁回收指标的关键.提高磁选场强可提高粉末铁回收率,但降低粉末铁品质.利用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粉末铁中TFe质量分数和铁回收率分别为92.91%和92.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6.92KB 文档页数:5
实际生产中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可能存在温度梯度,而目前油气悬架温升研究中多将其内部的油液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这会导致对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的预测不准确.针对该问题,将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油液多区域的油气悬架的热力学模型中引入油液流动传质.通过仿真计算确定油液流动状态获取油液传质的量,分析油气悬架中各个区域油液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将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存在温度梯度,将油液作为整体对象进行研究会存在一定误差,将油液划分为多个区域后进行研究能较为精确地描述油气悬架内部油液温度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6MB 文档页数:15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短流程、近终形的新型材料成形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 设备是载体, 材料是关键, 工艺是基础, 三者是影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 分析了设备、材料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综述了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原料供给系统、成形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中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和钢铁材料的典型组织特点和力学性能; 论述了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孔洞、精度和组织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设备方面存在设备成本高、产品成形尺寸受限、成形效率低等问题, 在材料方面存在生产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 在工艺方面存在参数匹配困难、热积累严重等问题; 从降低设备和材料成本、扩大产品成形尺寸范围、提高产品精度和成形效率、拓展材料种类和适用范围、减少工艺参数匹配难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综合性能、开发金属增材制造新技术方面展望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3MB 文档页数:7
针对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关节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 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函数和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 并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修正了因波动摩擦力矩带来的关节力矩计算误差. 通过研究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特性, 采用傅里叶级数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对波动摩擦力矩进行建模. 通过添加傅里叶级数函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辅助输入, 克服了力矩误差曲线因存在高频周期性波动而难以拟合的困难. 在离线环境下训练神经网络, 完成对关节波动摩擦力矩的建模, 进而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修正关节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 验证实验表明, 使用完善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计算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 并使修正后的力矩误差维持在[-0.5, 0.5] N·m的范围之内, 方差为0.1659 N2·m2, 是修正前的24.2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3MB 文档页数:9
铁矿烧结工序作为钢铁行业NOx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当前高压环保态势下减少其NOx排放迫在眉睫。烧结过程NOx主要产生于固体燃料燃烧过程,而粗粒级燃料的赋存形态会影响其NOx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可视化微型烧结燃烧装置研究裸露型和被覆型粗粒级焦粉的燃烧行为,以及优化其配加模式对NOx排放和烧结固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烧结杯实验研究兼顾NOx减排和烧结产质量指标的适宜粗粒级燃料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相比裸露型粗粒级焦粉,表面被覆铁酸钙细粉时其NOx排放降低约56%;分加粗粒级焦粉以调控其为裸露型时,NOx排放增加约10%,且烧结矿强度降低,而控制粒度为0.5~3.15 mm以调控其为被覆型时,NOx最大体积分数和N元素转化率分别降低约8%和27%,且烧结各项产质量指标均得到改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4.5KB 文档页数:40
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分布符合能量最 低原则。基态是原子最稳定状态。 但是自然界中却发现,绝大多数元素 不以原子形式存在,而以化合物形 式存在,并且的原子数总是符合一 定比例的结合Na-Cl,H2O 说明化合物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内 在地关系;说明原子并非是最稳定 的状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9
以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铁尾矿为例,对重选尾矿、磁选尾矿、浮选尾矿和综合尾矿4种不同种类尾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尾矿中铁的可回收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有害元素S、P的含量低;尾矿中铁的金属分布率随着粒级的变化,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规律。重选尾矿中铁矿物主要包裹在粗颗粒脉石中,浮选尾矿中铁矿物主要赋存在细颗粒连生体中,磁选尾矿中的铁矿物粒度极细,综合尾矿粒度范围宽、粒度分布极不均匀。采用单一重选和磁选方法对不同种类尾矿进行再选,浮选尾矿指标最佳,重选尾矿次之,综合尾矿最差,磁选尾矿属于不可选。鞍山式贫赤铁矿分选尾矿中铁的赋存状态决定了铁的再回收潜力,可为此类分选尾矿的处理提供理论借鉴
首页上页18018118218318418518618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