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24)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2MB 文档页数:35
空间数据的表现功能贯穿于GIS空间数据处理的始终,功能的许多方面, 包括符号、专题信息表达、图幅配置、制图综合等,都来源于地图制图,这也表明 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制图学的渊源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称为 “动态的地图”,它提供了比普通地图更为丰富和灵活的空间数据表现方式,如动 态信息表达、虚拟现实等等。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制图学又是一门艺术,单 纯依靠计算机系统是难以制作完美的地图的它需要人工的交互干预,如制图综 合,目前还没有任何GIS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8KB 文档页数:10
第八章地图与GIS 一、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先生说:地理信息系统事实上就是地图的一个延续,就是用地理信息系统扩展地图工作的内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3MB 文档页数:16
第四章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通过抽象的地图符号来表达各种地理要素,反映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布和联系,及其定性的或定量的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2.84KB 文档页数:15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是当前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传统的SLAM技术虽然在实时性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定位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所构建的环境地图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人的定位需要,但不足以支撑机器人自主完成导航、避障等任务,交互性能不足。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环境语义信息,并与SLAM技术结合,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环境语义信息应用到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和总结了语义信息与传统视觉SLAM在系统定位和地图构建方面结合的突出研究成果,并对传统视觉SLAM算法与语义SLAM算法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最后,展望了语义SLAM研究的发展方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MB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地图与地图学 第二节地图的测绘 第三节地图生产的一般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2KB 文档页数:19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第一节地球体 第二节坐标系及高程系 第三节地图比例尺 第四节地图投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5KB 文档页数:4
1.了解地图复制的发展过程。 2.了解电子出版系统制作地图的步骤。 3.了解地图生产及出版的管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2KB 文档页数:14
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数学基础 第三章制图综合 第四章符号系统 第五章地图表示法 第六章地形图应用 第七章专题地图编制 第八章地图与GI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0.47KB 文档页数:96
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 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 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 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 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如果地图足 够地好,那么最好的路线经常会变得非常明显。和彩色印图相似,每一顶帽子在地图上表现 为一种类型的思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39MB 文档页数:80
•本章内容介绍了数据可视化的相关知识。数据可视化在大数据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从用户角度而言,它是提升用户数据分析效率的有效手段。•可视化工具包括入门级工具、信息图表工具、地图工具、时间线工具和高级分析工具,每种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合来选择适合的工具。•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数据可视化案例,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和重要作用。 10.1 可视化概述 10.1.1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10.1.2 可视化的发展历程 10.1.3 可视化的重要作用 10.2 可视化工具 10.2.1 入门级工具 10.2.2 信息图表工具 10.2.3 地图工具 10.2.4 时间线工具 10.2.5 高级分析工具 10.3 可视化典型案例 • 10.3.1 全球黑客活动 • 10.3.2 互联网地图 • 10.3.3 编程语言之间的影响力关系图 • 10.3.4 百度迁徙 • 10.3.5 世界国家健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 10.3.6 3D可视化互联网地图APP 10.4 可视化工具实践 • 10.4.1 D3可视化库使用指南 • 10.4.2 Easel.ly信息图制作实践 • 10.4.3 数据可视化之魔镜 • 10.4.4 数据可视化之ECharts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2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