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1.5KB 文档页数:47
一、 新时期诗歌发展分期 1、裂变和孕育期(1978年以前) 2、生长期(1978——1985) 3、蜕变期(1986——1991) 4、弥散期 (1992—— )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9MB 文档页数:777
前言 陈书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 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 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 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 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 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 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41
教学目的 :先要对本时期各种诗歌创作流派和趋向有总体的把握,重点掌握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理解藏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的创作内涵。 一、 殷夫与“红色鼓动诗” 二、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三、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 四、 臧克家的诗作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11.99KB 文档页数:58
第一讲 索绪尔的生平 第二讲 索绪尔著作的整理 第三讲 语言学史一瞥:逻辑语法时期 第四讲 语言学史一瞥:语文学时期 第五讲 语言学史一瞥:比较语法的诞生 第六讲 语言学史一瞥:比较语法的发展 第七讲 语言学史一瞥:比较语法的范式革命 第八讲 语言学史一瞥:新语法学派批判 第九讲 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超越 第十讲 语言学的任务 第十一讲 语言和言语 第十二讲 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第十三讲 索绪尔的科学魅力与人文虚妄 第十四讲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第十五讲 语言符号的性质 第十六讲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8.84KB 文档页数:9
“天人关系”是中唐儒学转型的核心话题之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推进了中唐的儒学转型,也深度影响了中唐的诗文转型。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之诗文的风格差异,其理论基础正在于不同的天人之论。“天人”关系的变化刺激了中唐儒者的诗文书写,题材的拓展、语词的创新、风格的多样以及意象的怪奇让诗文变革的时代异彩纷呈。但是张弛有道的文学同样也要回归平衡。伴随宋儒重建天人关系过程的完成,一个新的天人模式下的宋型文学也逐步确立了迥异于唐型文学的崭新风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6.5KB 文档页数:45
清代是古代戏曲发展的新的繁荣时期。元明以来兴盛起来的杂剧和传奇,这时仍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当杂剧和传奇衰落以后,又有各种地方戏兴起。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也在进一步成熟。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往往是借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国破家亡的哀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关注社会政治,紧贴现实生活,注重舞台的表演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康熙年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传奇杰作,它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上页12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