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80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概述 新时期诗歌发展分期 1、裂变和孕育期(1978年以前 2、生长期(19781985) 3、蜕变期(19861991) ●4、弥散期(1992
第八章 80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 概 述 一 、 新时期诗歌发展分期 1、裂变和孕育期(1978年以前) 2、生长期(1978——1985) 3、蜕变期(1986——1991) 4、弥散期 (1992—— )
归来的诗人与归来的诗 指称与成员 指由于政治及其相 关的原因,50年代 中期以来被迫终止 创作到70年代末期 又陆续回到诗坛的 诗人
二、归来的诗人与归来的诗 1、指称与成员 指由于政治及其相 关的原因,50年代 中期以来被迫终止 创作到70年代末期 又陆续回到诗坛的 诗人
这一群体包括: (1)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 中受牵连的诗人,如绿原、牛汉、曾卓 等 (2)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 右派的诗人,如艾青、公刘、邵燕祥 流沙河等; (3)在五六十年代褊狭的艺术观念支配下 从诗坛自觉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郑敏
这一群体包括: (1)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 中受牵连的诗人,如绿原、牛汉、曾卓 等; (2)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 右派的诗人,如艾青、公刘、邵燕祥、 流沙河等; (3)在五六十年代褊狭的艺术观念支配下 从诗坛自觉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郑敏 等
三)归来诗的内容 1.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 向 对几十年来的社会历史悲剧给予了深 刻的批判 2.关注社会现实,重视诗的社会干 预功能
(二)归来诗的内容 1.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 向 对几十年来的社会历史悲剧给予了深 刻的批判, 2.关注社会现实,重视诗的社会干 预功能
艾青 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 想和光明仍是贯穿其新时期创作的基本 主题。 《光的赞歌》:对文明和“为真理而斗争” 的自由精神的歌颂 《鱼化石》:知识分子群体心灵创伤的象 征
艾青 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 想和光明仍是贯穿其新时期创作的基本 主题。 《光的赞歌》:对文明和“为真理而斗争” 的自由精神的歌颂 《鱼化石》:知识分子群体心灵创伤的象 征
第二节朦胧诗 ()朦胧诗的产生 指称 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指称的是以北岛 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 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2.产生背景及过程
第二节 朦胧诗 (一)朦胧诗的产生 1.指称 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指称的是以北岛、 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 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2.产生背景及过程
二)朦胧诗的内容特征 1表达人道主义 思想 对动乱年代的苦难 历史、人性毁灭 理性沦丧进行反思 与批判 ●北岛《履历》
(二)朦胧诗的内容特征 1.表达人道主义 思想 对动乱年代的苦难 历史、人性毁灭、 理性沦丧进行反思 与批判 北岛《履历》
对自由人格的 追求和对奴性人格 的否定,对个体价 值的背定和对主体 情感的宣泄。 ●舒婷《致橡树》 《神女峰》、《惠 安女子
2.对自由人格的 追求和对奴性人格 的否定,对个体价 值的肯定和对主体 情感的宣泄。 舒婷 《致橡树》、 《神女峰》、《惠 安女子
3.英雄主义色彩 把个人与民族的命 运连系在一起,表 达对民族、对历史 的思考 北岛、杨炼、江河 等诗人
3.英雄主义色彩 • 把个人与民族的命 运连系在一起,表 达对民族、对历史 的思考 • 北岛、杨炼、江河 等诗人
三)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 1./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模式。 ●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 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 ●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 界
(三)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 1.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模式。 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 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 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