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109
实际空间充满了各种不同电磁特性的介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人 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特性获取介质或目标性质性的理论依据。因此电波传播是无线通信、 遥感、目标定位和环境监测的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7KB 文档页数:2
一、目的与任务 《环境监测》教学实习是环境监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监测教学目标 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与环境监测的理论教学、境监测实验教学构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 体。 《环境监测》教学实习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由于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监测项目多,内容复杂、综合,需要长时 间连续操作,而且有一定的研究性,一般实验课无法安排,而这些内容又是农业资源与 环境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实习是一种较好的方式,通过教学实习,可以锻炼学 生环境质量监测技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课程兴趣,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6M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 二、食物链和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生物富集与食品残毒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特点 第二节 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概述 二、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三、常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三节 有害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铅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三、镉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四、砷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四节 有害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氟及其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三、多氯联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四、多环芳烃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五、杂环胺类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六、二噁英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及其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防腐剂 三、抗氧化剂 四、护色剂 五、着色剂 六、其他常用食品添加剂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及控制 一、包装材料的分类及主要卫生问题 二、塑料制品 三、橡胶制品 四、金属和含金属制品 五、玻璃容器 六、食品包装用纸和复合包装材料 第七节 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一、控制农药污染及残留 二、治理工业“三废”,加强环境监测 三、防止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污染 四、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8.14KB 文档页数:12
基于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鼻技术是过去二十年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气相分析和气体检测技术之一,它已逐渐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农业生产、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电子鼻是利用对待测气体具有交叉敏感性的传感器阵列将待测气体中的混杂气味组分信息转化为与时间、成分、浓度或含量相关的可测物理信号组,利用信号采集系统输出含有待测气体特征信息的数字信号,通过模式识别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得到待测气体综合气味信息和隐含特征,实现对待测气体快速、系统、准确的鉴别和分析.本文综述了电子鼻技术中的传感器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及在中国白酒品牌鉴定、风味识别、酒龄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型电子鼻为例,阐明该电子鼻的技术方案及其在中国白酒检测中的应用;展望电子鼻未来研究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36KB 文档页数:4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34KB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3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优先污染物环境标准的作用与类别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7.5KB 文档页数:8
一、起源与发展 1.1起源:监测结果影响因素一—时间、空间、环境条、污染物排放情况等——要求提 供动态变化信息以正确评价污染状况,同时为研究提供依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大 气质量监测网、地面水质量监测网、酸雨监测网和环境噪声监测网,国家海洋、放射性、 生态监测网站,进行定点、定时人工采样与监测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4.61KB 文档页数:6
环境是个整体,污染物进入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因此,土壤监测必 须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实际。土壤监测中确定 土壤中优先监测物的依据是国际学术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提出的 “世界环境监测系统”草案,该草案规定,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物界中的物 质都应与人群健康联系起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47KB 文档页数:4
一、环境监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依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环境科学专 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把环境监测课程建设成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 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教学手段先进,实践教学考核科学、规范的优秀课程。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新编环境监测实验、实习指导书,开发研究 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建设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 段,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强化与规范实践教学,建立高质量试卷库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