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8.5KB 文档页数:48
实验一 植病害的症状观察 实验二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临时玻片制作法 实验三 真菌的一般形态及子实体类型的观察 实验四、五 鞭毛菌亚门及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形态及其致病特点的观察 实验六、七 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八、九 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十、十一 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致病特点观察 实验十二 植物菌病害的病状、诊断及接种方法实验 实验十三 植物病原细菌的格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 实验十四 植物病毒的传播 实验十五 植物病毒内含体的观察 实验十六 植物病毒的生物测定 实验十七 植物病毒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实验十八 植物寄生线虫及其所致病害症状的观察 实验十九 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实验二十 半永久性玻片的制作方法 实验二十一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二十二 植物病原物的显微测量和描绘 实验二十三 真菌孢子萌发试验 实验二十四 病原体初侵染来源的检验(重点种子带菌检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2MB 文档页数:74
肝脏的功能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功能代谢的改变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氨中毒学说 肝功能不全时血氨清除减少 氨中毒学说的不足 氨基酸失衡的机制 氨基酸失衡学说的不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1MB 文档页数:284
《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外科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养犬与养猫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小动物专科临床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宠物美容与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2.67MB 文档页数:71
•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人畜共患传染病 • 食物中毒与过敏 • 第二节 生物性食物中毒 •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第四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五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3MB 文档页数:368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 物病原线虫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第四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6MB 文档页数:74
又称------化脓性球菌 革兰阳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凝固酶(coagulase) 肠毒素(enterotoxin) 表皮剥脱毒素 (exfoliative toxin)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致热外毒素 (pyrogenic exotoxin)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透明质酸酶 本章小结: 1、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2、病原性球菌的致病性 3、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4、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类 5、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结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1MB 文档页数:16
十九世纪末,已经分离得到了许多引起传染病的细菌,但对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烟 草花叶病等却一直无法获得其病原细菌。1892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Ⅵ B a B KHⅱ)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1898年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 克(M.W. Beijerinck)进一步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结果,并将这类感染因子称为病毒 ( Virus)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MB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蛋白质概述 一、蛋白质生物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英文名称叫做 Protein,是“最原初的”、“第一重要的”意思,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简单的细菌、病毒等都有蛋白质存在。它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与核酸一起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认识,1838年,当 Mulder提出蛋白质这个名词时,他就明 确指出:在植物和动物中存在这样一种物质,毫不怀疑它是生物体中已知的最重要的物质,如果没有它,在我 们这个星球上生命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4.5KB 文档页数:4
中国科学院 一九九五年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B卷) 一、是非题:20题,共20分,每题答对得一分答错一题倒扣半分,不答者不倒扣 答“是”写“+”,答“非”写“”,写在题后的()中。 1.蛋白质分子的亚基也称结构城。() 2.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亚基在一级结构上有明显的同源性,它们的构()象和功能十分相似,所以它们的氧结合曲线也是相似的。 3.在所有病毒中,这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既含有NA,又含有DA的病毒。() 4.a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一种,而折叠则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5.在生物体中,AMP只是一种第二信使分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6KB 文档页数:10
1、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 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形 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它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农 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 组织培养是本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已在 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令人振奋的多个新领域。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之一。在发展和 应用这一技术上,各国都竟相投资,已在快速繁殖、祛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次生代谢产 物生产和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本门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及其他高科技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首页上页151617181920212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