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4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1.4KB 文档页数:3
从温压的压制压力、压制温度、压坯中铁粉颗粒的显微硬度和润滑剂在压坯中的分布等方面对温压过程致密化机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压过程中铁粉的固结规律基本上与传统压制过程的相同.温压压坯密度比传统压制提高的值相当于相同压制压力下有效压制压力的增大.温压温度的作用在于延缓铁粉压制过程的加工硬化程度和提高铁粉的塑性变形能力.润滑剂在最佳的温压温度下具有粘流性,部分被挤出压坯,有效地减小铁粉颗粒之间及颗粒与模壁之间的摩擦,降低了脱模压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2.18KB 文档页数:5
本文研究了锰矿直接合金化过程中锰氧化物与钢液间的作用。碱度和钢中含硅量是影响还原反应的主要热力学因素,无论是FeSi还是SiC作还原剂,锰的还原速度均处于10-5mol Mn/s·cm2数量级。但SiC的溶入速度对还原过程有影响,反应5~15min基本趋于稳定,SiC作还原剂时,还原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开始为1,而后有所升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8.7KB 文档页数:5
提出了一种浸渗-表面合金化的方法,可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抗氧化复合保护层,用以降低电炉炼钢过程中石墨电极的侧面氧化消耗.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工艺过程,研究了复合保护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其抗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6.4KB 文档页数:5
为了开发用于SARS病人的微型变压吸附制氧机,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反吹比、产品气量、吸附塔高径比以及吸附剂种类等工艺参数对微型变压吸附分离空气制氧装置的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变压吸附微型化条件下,最佳的吸附时间为12 s和反吹比为0.5;随着产品气流量的增加,产品气纯度下降,而回收率升高,在所要求的纯度下,回收率能达到19%;吸附剂的种类对变压吸附制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微型化条件下,合适吸附塔的高径比为3.7~4.0之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7.33KB 文档页数:5
太白金矿的矿化共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其中黄铁矿-含铁白云石阶段是最重要的金矿化阶段.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铂的含量与Au+Ag含量呈负相关,金矿物主要以微米级的自然金产于Ⅱ,Ⅳ阶段的黄铁矿中,成色879~965,金的成色总体上向深部直升高的趋势.自然金中铂含量与金的成色呈负相关.黄铁矿中有高的Pt含量和Te含量.黄铁矿具有混合导型特点,δ34S值为6.5×10-3~11.6×1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0.92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室温变形和高温蠕变特点。结果表明,Fe3Al合金室温形变将发生诱导无序化现象.蠕变过程中不仅发生形变诱寻无序化现象,而且发生蠕变加速有序转变现象,形变诱导存序显微结构变化将淡化原始结构对蠕变断裂寿命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5.04KB 文档页数:4
通过分析程潮铁矿地质采样数据的特点,结合矿床及其开采设计体视化仿真系统的性能需求,从数据库表结构、表间关系及数据的录入处理等三个方面,描述了矿床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采用ADO相关技术实现了地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实践表明,本系统是合理的、有效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8.02KB 文档页数:4
在非结构化数据挖掘结构模型——发现特征子空间模型(DFSSM)——的运行机制下,提出了一种新的Web文本聚类算法——基于DFSSM的Web文本聚类(WTCDFSSM)算法.该算法具有自稳定性,无须外界给出评价函数;能够识别概念空间中最有意义的特征,抗噪声能力强.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网应用背景实现了WTCDFSSM聚类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各类远程教育站点上收集的文本资料信息自动进行聚类挖掘;采用网格结构模型,帮助人们进行文本信息导航;从海量文本信息源中快速有效地获取重要的知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3MB 文档页数:8
以半连续铸造713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 以铸态组织分析为基础, 采用双级均匀化. 结果表明: 与其他7×××系铝合金相比, 7136铝合金铸态组织没有明显的层片状α(Al)+T共晶相的特征, 也没有发现S相的存在. 基体中的弥散相为微米级的圆形或棒状MgZn2相, Mg元素和Zn元素随着液态合金的凝固, 在Al基体中以MgZn2相的形式析出, 为了平衡Mg元素和Zn元素的分配系数, Mg元素和Zn元素从液态向固态迁移, 这也是使得晶内Zn元素和Mg元素偏高的原因. 经过462℃, 24 h单级均匀化, 残留相大致消除. 随着均匀化时间的延长, 残留相有减少的趋势, 但作用相对较小. 经过450℃, 24 h+470℃, 24 h双级均匀化, 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取的峰值非常小, 晶间除了少量高熔点Al7Cu2Fe相残留, Al2Cu等其他相已基本消除, 均匀化效果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硅对低碳Si-Mn双相钢纤维状马氏体形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热度△TⅡ(奥氏体化温度与AC1的温度差值)相近的条件下,钢中硅含量提高有阻止马氏体纤维粗化的作用。原始组织为高温淬火态的钢,在(α+γ)两相区二次淬火组织中,纤维马氏体开始消失的温度随钢中硅含量增多而升高,钢中硅含量每增加一倍,该温度相应升高约40℃
首页上页192021222324252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