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7KB 文档页数:36
一、 电路模型与电路中基本变量 在集总假设的条件下,定义一些理想电路元件(如R、L、C 等),这些理想电路元件在电路中只起一种电磁性能作用,它 有精确的数学解析式描述,也规定有模型表示符号。对实际的 元器件, 根据它应用的条件及所表现出的主要物理性能,对 其作某种近似与理想化(要有实际工程观点),用所定义的一种 或几种理想元件模型的组合连接,构成实际元器件的电路模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41
§5.1平衡态温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2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5.3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5.4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5.5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0KB 文档页数:6
一、准静态过程(理想化的过程) 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的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6KB 文档页数:6
13-1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13-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摩尔热容 13-4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9KB 文档页数:10
一、内能(状态量) 实验证明系统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可以采用做功和传热的方法,不管经过什么过程,只要始末状态确定,做功和传热之和保持不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6MB 文档页数:61
2000年,世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年总产 量已达到2亿吨。其中塑料1.63亿吨, 合成橡胶0.11亿吨,合成纤维0.28亿吨 高分子科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 门应用科学,主要由高分子化学、高分 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工艺四个 学科分支组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7MB 文档页数:215
第一节、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第二节、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三节、绝缘子与沿面放电 第四节、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 本章小结: 电介质的电导用电阻率来表征 电介质损耗受外加电压的频率、大小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液体、固体介质比气体介质的击穿场强高 绝缘的老化包括局部放电引起的电老化、热老化和绝缘的受潮 通常将视在放电量作为衡量局部放电强度的参数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是设备运行的常规试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6MB 文档页数:154
 本课程的位置及作用  本课程的特点  本课程的发展概况 本章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变量,阐述集中参数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定义三种常用的电路元件:电阻、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 最后讨论集中参数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必须满足的两类约束。这些内容是全书的基础。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 §1-6 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 §1-7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1-8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1.57KB 文档页数:9
黏度是冶金熔渣的基本物理性质,其大小直接影响到反应速率、熔渣分离效果等冶炼过程。通过深入探索熔渣黏度与其结构的关系,在分析熔渣黏度与其(NBO/T)比值(即单个聚合物粒子所拥有的非桥氧数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NBO/T)比值的多元熔渣黏度计算模型。首先建立SiO2–∑MxO简单渣系的黏度计算模型,通过拟合纯氧化物和SiO2–MxO二元渣系的黏度数据得到模型参数,拟合平均误差在9%~18.5%之间;随后将该模型扩展至SiO2–Al2O3–∑MxO多元渣系的黏度计算,针对Al2O3在熔渣中同时表现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特点,在计算SiO2–Al2O3–MxO三元渣系黏度时,将其中的Al2O3拆分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来计算(NBO/T)比值和黏度活化能。在SiO2–MxO二元系模型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拟合SiO2–Al2O3–MxO三元渣系的黏度数据得到含Al2O3渣系的模型参数,拟合平均误差在10%~25%之间。利用该模型计算了SiO2–Al2O3–CaO–MgO–FeO–Na2O–K2O–Li2O–BaO–SrO–MnO多元复杂渣系及其子体系的黏度值,计算平均误差在25%以内,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本模型基于熔渣结构理论,并借鉴了经验模型的数据处理方式,在预报效果和适用范围上都优于传统经验模型,在计算方式上比结构模型要简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2MB 文档页数:224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 1-2 能源概况 1-3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燃烧学的发展史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燃料 2-1 煤 2-2 液态燃料 2-3 气态燃料 第三章 燃烧过程的热工计算 3-1 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3-2 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成分和密度 3-3 不完全燃烧产物及燃烧过程的质量检测 3-4 空气消耗系数及运行时的风量调整 3-5 燃烧温度计算 第四章 燃烧化学动力学基础 4-1 化学反应速率 4-2 阿累尼乌斯定律 4-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4 链锁反应 第五章 着火过程 5-1 热自燃理论 5-2 强迫着火 5-3 熄火 第六章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 6-1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6-2 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火焰传播界限及淬熄距离 6-3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 6-4 本生灯燃烧过程及其火焰稳定 6-5 高速混气流中火焰稳定原理及稳焰方法 第七章 气体燃料燃烧 7-1 扩散燃烧与动力燃烧 7-2 射流流动 7-3 扩散火焰结构 7-4 预混火焰结构 7-5 引射式大气燃烧器 7-6 鼓风式燃烧器 7-7 燃烧器的适应性 7-8 新型气体燃料燃烧器 第八章 液体燃料燃烧 8-1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8-2 燃油雾化过程 8-3 燃油雾化装置——喷嘴 8-4 燃油喷嘴的雾化特性 8-5 油珠的蒸发与燃烧 8-6 油雾燃烧 8-7 乳化油及其燃烧 8-8 典型液体燃料燃烧装置简介 第九章 固体燃料燃烧 9-1 煤的燃烧过程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 9-4 多孔性碳粒的燃烧 9-5 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 9-6 扩散与动力控制的碳粒表面燃烧 9-7 灰分对碳燃烧的影响 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 9-9 水煤浆燃烧 9-10 煤的气化 第十章 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及其防治 10-1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0-2 碳黑与飞灰的形成与防治 10-3 硫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10-4 氮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附录 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 1 分子输运基本定律 2 基本守恒方程 3 二维边界层守恒方程 4 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5 斯蒂芬(Stefan)流
首页上页1617181920212223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