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7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29
(一)传统的分类方法 1.根据溶血作用分类 ①甲(a)型溶血: ②乙(β)型溶血: 3丙(y)型溶血: 2.根据族特异性抗原分类即 Lancefield分类 (二)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 分为需氧、厌氧和微需氧链球菌。 (三)根据致病性与寄生部位分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5.5KB 文档页数:22
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us)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3组: 1 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 2 非结核分枝杆菌; 3 麻风分枝杆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2.5KB 文档页数:39
布鲁斯菌属(Brucella) 简称布氏菌属,是一类G-短小杆菌。 本菌属有4个生物种、13个血清型,对人致病的有牛布鲁斯菌、羊布鲁斯菌、猪布鲁斯菌和犬布鲁斯菌,在我国流行占绝对优势的是羊布鲁斯菌病,其次为牛布鲁斯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4KB 文档页数:12
白喉棒状杆菌(C.dephtheriae):致病性最强。 类白喉杆菌(diphtheriod bacilli):假白喉棒状 杆菌、结膜干燥杆菌、阴道棒状杆菌、痤疮 棒状杆菌等。多为条件致病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49
第一节病毒感染及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44KB 文档页数:9
实习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燕辽沉降带东段、古山海关隆起南缘的柳 江向斜盆地内。其出露的地层中生界以前属华北地台型,而中生界侏罗系属环太平洋火山 活动带。由于构造运动影响,使区内普遍缺失了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 第三系。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 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0KB 文档页数:5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 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 海拔400m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3
一、地下水资源减少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地下水资源减少的概念 水资源减少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陆地上江河地表径流量或地下水储存量总体上 呈现减少的现象。可以分为地表水资源减少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前者指江河湖库的径流量 或储存量减少的现象后者指地下水储存量或地下水径流量减少的现象。水源枯竭是因自 然或人为原因导致供水水源的出水量减少以至完全断水的现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5KB 文档页数:6
一、盐碱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 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 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 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 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 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 土)。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KB 文档页数:7
一、岩溶塌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 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 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 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 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
首页上页26626726826927027127227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7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